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清溪奔流中的自然与历史沉思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6: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清溪奔流中的自然与历史沉思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这句词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题上卢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作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他以豪放派词风著称,被誉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腾,即使有青山阻隔也阻挡不了它的前行。这句话不仅展现了溪水的生机与力量,还蕴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01

自然景致的描写

整首词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自然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02

历史感慨的抒发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03

艺术手法的赏析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04

情感表达的解读

辛弃疾的这首词写于他被罢官后闲居上饶时期。他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上卢桥一带的山水风光,并由此引发对自然永恒与人事沧桑的深刻思考。这句词不仅展现了溪水的生机与力量,还蕴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由于他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这首词正是他闲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辛弃疾的《清平乐·题上卢桥》以其生动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描绘清溪奔流、青山阻隔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辛弃疾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射,反映了他对抗金复国理想的执着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世界,感受这位伟大词人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