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空间站举办“天宫运动会”,展示了太空中的运动风采。然而,这场趣味运动会背后,是航天员们在长达四个月的太空任务中,面对的严峻生理和心理挑战。
进入太空:人体的奇妙变化
在我们的身体里,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同维持着骨骼健康。在地球上,重力促使骨骼不断重塑;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骨密度会下降,肌肉也会萎缩。科学家发现,航天员在太空期间,肌肉量会减少10%~20%。为应对这一问题,航天员每天需进行2小时的高强度运动。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另一大变化是身高增长。由于缺乏重力对脊柱的压迫,航天员会长高6~8厘米,但这种变化也会带来疼痛。
此外,微重力环境会影响体液分布,导致血液聚集在上半身,引起面部及上半身浮肿。航天员的血液量也会减少,返回地球时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太空生活:心理压力的考验
太空探索不仅考验航天员的身体,还考验着他们的心理。上世纪80年代,一位空间生物医学问题专家就指出,太空探索真正的障碍,可能不是身体上的难题,而是心理上的难关。
长期的太空生活意味着与家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保持距离,这种隔离会带来深刻的孤独感。例如,上世纪“礼炮”7号空间站的航天员在执行长达7个月的任务时,就出现了一些易怒、睡眠障碍等症状。
除了远离家人和朋友,狭小密闭的飞行器、高风险的任务、长时间的封闭都会造成航天员的心理压力。
返回地球:持续的身体变化
回到地球之后,太空环境给航天员带来的伤害并不会完全消失。科学家们通过扫描航天员的大脑发现,从太空中返回后,航天员的脑体积有所增加,这种体积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脑内液体的重新分布。并且在他们返回地球一年后,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同时,太空环境对航天员骨骼的影响也在继续。在太空中生活约6个月的航天员,可以在回到地球1年后恢复之前的骨骼强度。但是,对于那些在太空生活时间更长的航天员来说,可能会造成永久的骨质流失。而这对于未来需要长期生活在太空的任务,如载人火星计划,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背后,航天员的贡献不容忽视。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这些挑战都要求他们进行严格的健康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太空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他们能在太空保持最好的状态。
科学性审核:尹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