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臭、上腹痛的隐形“元凶”——幽门螺杆菌
孩子口臭、上腹痛的隐形“元凶”——幽门螺杆菌
孩子出现反复口臭、上腹疼痛,家长自行吃点药、做小儿腹部推拿,症状好像能短暂缓解,但很快又反复,所以家长们就诊时会有疑问,“医生,这是孩子乱吃东西消化不好,还是排便不畅导致的哦?”。其实在我们消化疾病中,有一个很常见但又经常被家长们忽略的病原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这个小小的细菌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反复口臭、上腹不适等症状。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极强的耐酸性,是极少数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能在胃内和人体“和平共处”。迄今为止,全球感染幽门螺杆菌率高达50%,而我国有高达60%的人已被 它“攻克”,其中城市感染率为50%,农村为68%。在儿童中,少部分被感染的患儿可能无自觉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口臭、嗳气、食欲不振、烧心、腹胀、腹痛等表现,但这些症状经常被家长误认为消化不良,仅少数家长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前来就诊。
儿童有哪些途径会导致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牙菌斑、唾液、胃内和粪便中,通过口-口,粪-口进行传播。家长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儿童通过咀嚼喂饭、共用餐具和牙具、嘴对嘴亲密接触等途径导致感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将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不注意手卫生或者导致水源、食物等污染,就会形成粪-口传播。
所以建议尽量使用公筷;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餐制,碗筷高温消毒灭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等。
哪些儿童需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主要原因,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的第一类致病因子,及时诊断并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愈胃病、防止复发、有效阻断向胃癌发展的重要前提!儿童进行检查幽门螺杆菌的适应症有:
- 胃痛、中上腹不适者、反酸、恶心
- 消化不良的初诊和复诊者
- 消化性溃疡、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
- 预防胃癌和有胃癌家族史者
- 患缺铁性贫血、荨麻疹、酒糟鼻、口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者
- 儿童发育不良及不明原因的腹痛
-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类药物者
- Hp根除效果的跟踪
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辐射吗?需要注意什么?
儿童可以通过13C呼气试验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该检查简单无创伤、辐射,安全有效。检查前孩子需要4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或铋剂,同时2周内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等药物,这些情况均可能导致检查结果呈假阴性。
13C呼气试验的具体检查步骤:
- 检测当日空腹或者至少禁食禁水2小时
- 留取气体标本时,保持正常呼吸,配合检查人员指引将服药前的检查气带吹满
- 口服尿素[13C]制剂后静坐20-30分钟,等候期间不能进食、饮水,不能吸烟、剧烈运动
- 等候期过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将服药后的检查气袋吹满
儿童13C呼气试验结果阳性,不治疗有没有可能自愈?
这是广大家长的普遍疑惑,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自愈的几率非常小;如果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建议至医院儿童消化内科进行评估,是否进一步根治治疗,以避免延误诊治时机。
本文原文来自fyb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