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频发,警方提醒:高息诱惑要当心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频发,警方提醒:高息诱惑要当心
近日,有不少人接到自称投资顾问的电话,其中10100566就是一个常见的诈骗电话。这些骗子声称可以通过“保本高息”的投资项目让你一夜暴富,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的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如“专家内幕”“投资返利”等,一步步引诱你投入更多资金,最终导致财产受损。
诈骗手法揭秘
这类诈骗通常会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或网页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与受害者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会通过以下步骤实施诈骗:
建立信任:诈骗分子会将受害者拉入所谓的“投资”群聊,让受害者听取“投资专家”或“导师”的直播课程。他们还会发布一些虚假的交易记录或收益截图,营造出一种高回报的假象。
诱导投资: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者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进行投资。初期可能会给予小额回报,以进一步获取信任。
加大投入:当受害者尝到“甜头”后,诈骗分子会鼓动其加大投资金额,声称可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然而,当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后,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
拉黑消失:此时,受害者会发现自己被诈骗分子拉黑,投资理财网站或APP也无法登录,资金早已被诈骗分子挥霍一空。
真实案例分享
一位大学生小李(化名)就曾接到过这样的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投资公司的顾问,推荐了一个“保本高息”的理财产品,声称月收益率可达20%以上。小李在对方的诱导下,先后两次向指定账户转账300元和9999元。当小李发现无法提现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最终损失了近万元的生活费。
另一位受害者则分享了自己被诈骗的经历。诈骗分子冒充英国移民局,声称有人用她的个人信息在上海浦东机场办理电话卡实施诈骗。随后,诈骗分子又将她转接到“上海浦东公安分局”,要求她通过Skype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并定期汇报个人动向。在诈骗分子要求她筹措高额担保金时,她通过咨询ChatGPT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及时终止了联系。
如何防范“保本高息”诈骗
面对这类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不轻信高收益: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任何承诺“保本高息”的投资都可能是诈骗。根据2022年起实施的资管新规,任何理财产品都不得承诺保本保息。
不泄露个人信息:妥善保管个人金融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网站链接,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
不轻易转账:在进行任何投资前,一定要多方求证,了解投资机构的资质和产品的合法性。对于要求转账到陌生账户的投资,要格外警惕。
快速止损:如果不幸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存好所有相关证据,如打款记录、聊天记录等。同时,可以尝试输错骗子账户密码3-5次,暂时冻结账户,减少损失。
警方提醒大家,切勿轻信此类电话和信息,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如果你曾接到类似电话,不妨分享一下你的经历,让更多人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