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雄安新区构建500公里智能交通网
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雄安新区构建500公里智能交通网
2020年12月27日,随着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段开通运营,标志着连接北京与雄安新区的交通大动脉正式贯通。这条全长91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将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的时间缩短至最快50分钟,更为雄安新区的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京雄城际铁路的建设历程堪称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这条铁路创造了多项“第一”:首次使用全线全过程、全专业运用BIM技术设计,首次大规模运用清水混凝土立柱等技术。2024年1月,京雄城际铁路工程更是荣获第二十届第二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这条铁路的开通,不仅大大缩短了北京与雄安之间的时空距离,更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以京雄城际铁路为骨干,京津冀地区已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交通的便利,直接带动了人才和资源的流动。据统计,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86.9亿元,其中仅北京流向雄安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就达748.7亿元,同比增长超1倍。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突破万家,三地联合发布1155家京津冀科技创新券服务提供机构(开放实验室)目录,推动1.43万台(套)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
雄安新区的智能交通建设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新区致力于以创新赋能智能交通,包括制定顶层设计、推进数字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交通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以及建设雄安行MaaS平台。
在新区数字道路分级建设标准的指导下,容东片区率先完成了全域的数字道路建设。在153公里主次干路、支路及街巷道路上,部署多功能信息杆柱、激光雷达、电子卡口摄像头等感知设备,通过云、网、边、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备,实现全覆盖、全感知数字化道路。除了容东之外,启动区、容西、昝岗、雄东等片区也都在开展数字道路建设,建成后总里程将超过500公里。
依托数字道路等基础设施,雄安新区开展3条无人驾驶公交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目前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将容东北部片区划定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印发《雄安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和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为后续其他无人驾驶载具的准入及示范应用提供保障。目前,新区已经准入了无人驾驶物流车、清扫车、园区观光车在容东片区内开展日常运营工作。
2024年,新区将加快启动区、容西片区、高铁站枢纽片区和雄东片区数字道路建设,配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边缘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和应用平台接口等,实现主要建成片区全覆盖,数字道路里程突破500公里。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高铁项目的落地实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继续向着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为区域协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京雄城际铁路的建设,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的开通,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雄安新区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