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困扰如何破?中医食疗4大方案助你轻松应对
痰多困扰如何破?中医食疗4大方案助你轻松应对
“痰多”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中医认为,痰证是许多疑难病的主要病机,临床的各类疾病,如表现为“有形之痰”或“无形之痰”的症状和体征者,均可参考中医痰证相关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国医大师张学文强调,通过中医食疗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痰多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健康。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痰证的形成与肺、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痰浊停聚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临床以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包块等为其主要表现。痰证的理论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无“痰”字,但已有与痰相关病症,如“唾”“涎”“涕”“沫”“汁”等有形之痰的症状描述。同时提出了“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去菀陈莝”等治饮大法。随后历代医家对痰证有了进一步认识,如《伤寒杂病论》首提“痰饮”之名,《诸病源候论》提出“百病多有痰作祟”之论点,《丹溪心法》提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的治痰经验,《景岳全书》对痰与饮作了详细的鉴别,《临证指南医案》强调“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治疗大法。近现代时期,对痰证的研究已有新的飞跃,临床许多疑难杂症从痰论治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具体食疗方案
中医食疗通过调理脾胃、疏通肺经和化痰理气,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痰多的症状。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食疗方案:
白菜黄豆煮水:将黄豆一把(约50粒)浸泡1小时,加水煮20分钟;然后加入100克白菜心,再煮10分钟即可。白菜黄豆水喝起来就是食材本身的清香,很容易接受。喝完水后可以把白菜心吃掉,甜丝丝的;黄豆则不建议多吃,以免胀气。
白菜黄豆水,正好有清热养阴缓干咳的作用,对冬季常见的内热咳嗽、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陈皮生姜炖梨:将新鲜的梨洗净,不要去皮,挖去梨核,在梨中间加入陈皮丝、生姜丝,放在碗中隔水蒸,喝汤吃梨。陈皮有较好的燥湿祛痰的作用,生姜有温肺化痰的作用,梨和梨皮有润肺降火的作用。
百合川贝炖梨:百合和川贝都有滋阴润肺的作用。梨子100克(洗净去核,切片)、川贝母5克(捣烂)、桔梗8克,水煎约10分钟,加菊花10克煮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适量即可,温服。
山药益肺又养胃: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益肺固腎的作用,特別適合秋季養生。山藥富含黏液蛋白,能夠滋養肺部,緩解秋季乾燥引起的不適,她建議可以將山藥切片清炒,簡單又美味,或是與排骨一同煮湯,更有滋補身體的效果。
快速化痰方法
除了食疗方案,还有一些快速化痰的方法:
多喝水:喝温水稀释痰液,有助于快速化痰。
吸入蒸气:在医院小兒科通常都會為咳嗽的小朋友進行蒸氣治療,有助軟化濃痰。建議想要快速化痰的人可以洗澡時在浴室吸蒸氣治療,或喝水時倒一杯熱開水,先拿來吸熱水蒸氣,等水溫了再喝了化痰。
热敷:痰咳不出來時可以熱敷胸口,有助軟化痰液。中醫師吳明珠建議可以熱敷「定喘穴」,位置就在脖子第七頸椎「大椎穴」旁邊約0.5吋的地方,大約大拇指一半處的距離。按壓、熱敷、刮痧或拔罐,可改善局部氣滯血瘀,助排痰。
拍背排痰:拍背排痰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肺部振動、促進痰液排除,主要是幫助身體弱的年長者或是嬰幼兒排出痰液。一般痰液是積在「下肺葉」,所以拍痰的位置是在拍背部,「由下往上」拍,不可「上下來回」拍。拍的時候手掌要拱成圓弧形,如果不會拍或拍得很累,目前市面上有「拍痰杯」可輔助。
个人经验分享
一位名叫婷儿的网友分享了她的经历。在西药和中成药都无法缓解她的症状后,她转向了中医,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亲戚朋友的建议下,她尝试了一些食疗方法来改善肺气不足,比如银耳冰糖雪梨水和金桔柠檬糕,这些食疗方不仅能够满足味蕾,还能有利病情的恢复。
中医食疗是一种有效的缓解痰多的方法,通过调理脾胃、疏通肺经和化痰理气,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痰多的症状。例如,食用薏苡仁、茯苓、山药等食物有助于健脾祛湿,减少痰湿的形成。此外,梨、百合、川贝等食材也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坚持中医食疗,让你告别痰多的烦恼,享受健康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