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麻醉技术创新,助力精准医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14: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麻醉技术创新,助力精准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创新成为了推动精准医疗的重要力量。今年的麻醉工作总结显示,通过引入新的麻醉技术和方法,如腹腔镜微创手术、高龄病人监测治疗、外周神经阻滞等,不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体现了麻醉学科的进步,更为整个医疗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精准麻醉的新突破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是近年来在麻醉领域取得的重要创新之一。该技术通过超声影像实时引导,将局部麻醉药物精确地注射到目标神经周围,从而实现对特定区域的麻醉。与传统的盲法或神经刺激器引导相比,超声引导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提高麻醉精确性:超声影像能够清晰显示神经、血管和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使麻醉医生能够准确识别目标神经,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出现的误穿刺或药物扩散不均等问题。

  2. 增强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针尖位置和药物扩散情况,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操作,减少神经损伤和血管内注射的风险。这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婴幼儿和老年人)尤为重要。

  3. 优化镇痛效果:精确的药物分布使得镇痛效果更加可靠,减少了术后疼痛和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4. 扩大适用范围:超声引导技术不仅在成人手术中广泛应用,还在儿科手术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例如,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后脊柱融合(PSF)手术中,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技术已被证明能有效改善术后恢复和患者满意度。

02

政策支持:为麻醉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为了进一步推动麻醉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国家医疗保障局于近期发布了《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该指南从多个维度对麻醉服务项目进行了规范和优化:

  1. 价格立项维度更加准确、清晰:指南将现行价格项目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镇静镇痛等类别,并在具体类别下设立细化项目,如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这种分类方式不仅规范了麻醉价格项目,还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2. 规范麻醉监测收费:为了避免临床滥用监测项目,指南将监测纳入麻醉类项目的价格构成,不再单独列举。同时,考虑到患者病情的差异,为危重患者、儿童、老年人设立了加收项,体现了服务产出导向。

  3. 支持创新项目:指南特别关注高难度麻醉技术的发展,如深低温停循环麻醉。这种创新技术在全身麻醉基础上,通过物理方法将患者体温降至深低温状态(18-20℃),停止体外循环,使病人在“假死”状态进行手术,极大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

  4. 统一计价标准:指南规定麻醉类项目以“次”为计价单位,并明确需要长时间麻醉支持的手术项目以两小时为基础计算价格,超出时间可适当加收。这种类似“起步价+里程价”的计价方式,既满足了临床需求,又提高了收费透明度。

03

针刺麻醉:中国原创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在麻醉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中国原创的针刺麻醉技术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针刺麻醉是采用针刺疗法辅助外科手术的一种独特麻醉方式,不仅开拓了外科麻醉的新途径,也推动针灸走向世界,提高了中医学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教授团队在针刺麻醉领域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创新。他们克服了传统针刺麻醉的局限性,将既往清醒状态下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创新改良为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针药复合的“现代针刺麻醉”技术。这一创新不仅保留了针刺麻醉的优势,还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临床研究证实,在心、肺大型手术中,无气管插管的现代针刺麻醉与常规气静全麻相比,在同等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了术后疼痛的发生和镇痛药物的使用,缩短了住院天数,加快了术后康复,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针刺麻醉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术中扩展至术后镇痛,从心脏手术拓展到颅脑、腹部、盆腔、肛肠、四肢等部位的手术,建立了“基于针刺麻醉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治疗模式。此外,该技术还在冠脉介入、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介入及胃肠镜等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望未来,麻醉技术创新将继续在精准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麻醉学科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