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A股大跌之际,这只ETF却创新高
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A股大跌之际,这只ETF却创新高
2025年1月2日,A股三大指数午后持续走低,沪指跌超1.5%,深成指跌超1.60%,创业板指数跌超2%。与此同时,债市却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银行间现券几乎全线走强,超长债表现尤为亮眼。30年期“24特别国债06”收益率下行4.2bp,触及1.87%,创下2005年以来新低。10年期“24附息国债11”收益率也下行3.15bp报1.6325%,续创历史新低。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开ETF(159650)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当日,国开ETF盘中涨1个基点,成交额超1.3亿元,盘中价格最高报106.464元,创下历史新高。最新规模已超53亿元,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开ETF是一款契约型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目标是紧密跟踪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在正常市场情况下,该基金力争追求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5%,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3%以内。国开ETF主要投资于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债券,信用等级与国债相近,但收益率略高于国债。此外,该基金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约为1.41年,相较于货币基金的120天,其平均剩余期限有所拉长,这有助于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获取更高的收益。
利率债与A股的联动效应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股市和债市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源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决策。当股市表现强势时,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风险较高但收益潜力较大的股票市场,导致债市表现相对疲弱;相反,在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可能会寻求更为安全的避风港,将资金转移到债券市场,从而提振债市表现。
此外,基本面预期和资金流动也对股市和债市的关系产生影响。长期国债利率理论上是长期名义GDP增速的线性函数。在经济上行期,基本面增长预期强,股市表现强势,长期国债利率上行,债市表现弱势;而在基本面下行阶段,企业盈利恶化、股市下跌,利率变会下行,债市往往表现较好。资金流动方面,股市的波动会通过基金、券商、理财主体等传导到债市,导致负债端资金流失,进而影响债市表现。
国开ETF的风向标作用
国开ETF作为利率债的重要代表,其表现可以反映利率债市场的整体情况。长城证券此前表示,对于2025年债市,虽然整体降准降息幅度大概率不会弱于2024年,在超强的“做多流动性”下,债市的牛市基础不会轻易改变,至少在上半年较难改变。因此,2025年的债市整体形势可能是“趋势还在,效应递减”。
趋势在于2025年利率中枢将继续下行、降准降息仍会延续,资产荒从未消失。在高质量发展和培养新质生产力的总基调下,2025年的政策定力大概率仍存,化债大背景仍在,经济总体仍呈弱复苏态势,房地产筑底也依然需要时间。基于此,经济体复苏进程下央行仍会维持宽松货币环境。
效应递减在于,一是政策预期管理仍在,央行利率管控仍存,长期弱复苏基调下,短期内脉冲式复苏仍在,对利率回调有支撑;二是明年在债市波动加大情形下,阶段性理财赎回压力更显;三是政策利率下降幅度和无风险利率下降幅度相关性存在边际效应递减。
投资策略建议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该如何配置国开ETF和A股呢?首先,需要密切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动向,把握利率走势,及时调整资产配置。其次,根据利率变化趋势,适当增减股票或债券的持仓比例,以应对市场波动。同时,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单一市场的风险,例如同时配置利率债和优质股票。最后,避免频繁交易,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耐心持有优质资产以实现稳定回报。
国开ETF作为利率债的重要代表,其成交额超过10亿元,显示出投资者对利率债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利率债的表现也直接影响着A股市场的走势,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市场焦点。国开ETF以其高信用评级、良好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特性,成为了投资者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下的重要投资工具。随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动态变化,国开ETF的表现将继续受到密切关注,成为观察利率债与A股关联的重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