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时乾隆仍重用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时乾隆仍重用他

在清朝历史上,九子夺嫡的故事广为人知。然而,在这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有一位皇子却选择了置身事外,保持淡泊名利的态度。他就是康熙的十二子胤祹。胤祹不仅在权力斗争中保全了自己,还在晚年得到了乾隆的重用,成为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01

胤祹的生平背景

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句话用在皇族身上也十分贴切。不过,或许应该改成“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然而,有一位皇子却是个例外。在众多皇子为皇位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却保持着淡泊名利、心胸豁达的态度。尽管手握重兵,他却始终保持冷静和泰然自若,从不骄纵。也许正因为这种置身事外的态度,新帝即位后,他并未被新帝针对,得以安享晚年。

这位皇子就是康熙的十二皇子,被人们尊称为十二爷的爱新觉罗·胤祹(为避雍正名讳,后来改名为允祹)。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雍正去世后,他的儿子乾隆执政时,胤祹仍然受到乾隆的高度重视。

02

胤祹的家世背景

康熙的皇长子胤禔的母亲是惠妃那拉氏;皇次子胤礽的母亲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皇三子胤祉的母亲是荣妃马佳氏;而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祯的母亲是德妃乌雅氏……

然而,胤祹的生母万琉哈氏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宫女。即使在康熙二十四年生下皇十二子胤祹后,也没有享受到“母凭子贵”的待遇,更没有因此升位份。

她在宫里当了四十余年的没有名号的庶妃,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下旨册封四十岁以上生有皇子的妃嫔,万琉哈氏才被封为定嫔。定嫔在皇帝的后宫中地位较低,没有自己的独立宫殿。更令人心痛的是,万琉哈氏甚至没有资格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胤祹,只能将他交给其他的妃子抚养。

而胤祹则被康熙指给了苏麻喇姑抚养。苏麻喇姑原是孝庄文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太后去世以后被康熙留在宫中养老。

而正是她的教导使胤祹摒弃了日后参与夺嫡的想法。苏麻喇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性,尽管她只是一个侍女,但她却经历了三个朝代的盛衰,并独享皇帝尊敬。她非常关心胤裪的成长,对他的教育非常认真,以身作则地教育他如何为人处世。

由于苏麻喇姑的悉心教养,胤祹的个性变得越来越豁达,不喜欢与人争斗,逐渐养成了与世无争的个性,成为所有皇子中最平凡但最与众不同的一个。

在苏麻喇姑抚养胤裪期间,由于康熙对苏麻喇姑的重视,他经常去探望她,渐渐地也注意到了自己这个聪明乖巧的第十二个儿子,开始对他产生了几分喜爱。看到胤裪孝顺的样子以及苏麻喇姑在胤裪的陪伴下晚年过得很安稳,康熙封胤裪为固山贝子。但其他的皇子大多数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与其他皇子相比,胤祹被封为贝子显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苏麻喇姑的教导,胤祹对这些身外之物并没有太多的追求。不争不抢的皇子历朝历代,皇位之争往往引发了无数纷争和血腥。其中,玄武门之变和九子夺嫡等事件更是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03

九子夺嫡中的胤祹

为了皇位,皇子们不仅会与同胞兄弟兵戎相见,甚至父子之间也会反目成仇。然而,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更为常见。

就在康熙执政期间,也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夺嫡大战——九子夺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原因是他不遵守祖德,不遵从自己的训诫,肆意恶行,对众人施以暴行,性格暴躁且淫乱。这一废黜拉开了夺嫡大战的序幕,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权力斗争和纷争。

但允祹似乎早已洞察了皇位争夺背后的残酷和血腥,他并未加入任何一派,也没有为争夺皇位而费心劳力。相反,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手中的事务,尽心尽力地完成康熙交代给他的任务。也许正是胤祹的这种做法让康熙感到十分满意。没过几年,康熙册封允祹为多罗履郡王,并让他掌握了一个让所有皇子都羡慕的权力——兵权。

此外,康熙还常常让胤祹陪伴在自己身边,这使得胤裪在朝廷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他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内部的斗争愈演愈烈,甚至影响到地方政务。然而,胤裪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不参与任何党派之争,这使得他在朝廷中的地位越发稳固。

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享年六十九岁。康熙去世后,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即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在雍正皇帝即位后,参与夺嫡的几位皇子遭遇了不同的命运。有的被直接毒死,有的被软禁起来,总之结局都不尽如人意。而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十二子胤祹,虽然未涉足九子夺嫡。但因雍正皇帝猜忌心重,担心这位弟弟会暗中算计自己,便不断找茬,并随意找借口剥夺了他的郡王之位,贬为固山贝子,后又从贝子贬为护国公。然而,这位皇十二子依然我行我素,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回到家中安心休养,侍弄花草,过得怡然自得。

雍正皇帝看到无论怎样惩罚这位弟弟,胤祹都心甘情愿地接受,最终在1730年5月28日下诏恢复了胤祹的多罗履郡王爵位。或许是胤祹的行为让雍正彻底放心了,雍正直接将宗人府和礼部的事宜交予胤祹处理。在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后,允祹承担了为其哥哥主持葬礼的重要职责。

04

胤祹与乾隆的关系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只维持了13年,而当他去世后,乾隆接任皇位。这时,胤祹已经五十多岁了。乾隆非常敬重这位唯一的叔叔,多次任命他担当重要职务。在胤祹的儿子不幸去世后,乾隆甚至将自己的儿子永珹过继给胤祹作为亲孙子,这足以证明乾隆对胤祹的敬重和信任。

1763年,78岁的胤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时代,他是康熙的儿子中最长寿的一位。胤祹的去世让乾隆非常伤心,他下令已过继给履亲王的孙子永珹为胤祹送终,并让五阿哥永琪、和亲王弘昼为胤祹披麻戴孝,谥号为“懿”。

05

结语

“不争不抢,你给我我就接受,不给我我也不会感到不满。”这可能就是胤祹的人生信条。回顾胤祹的一生,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从不参与权力斗争。在九子夺嫡的风波中,他选择置身事外,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醒。到了晚年,他仍然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得以安享晚年,成为康熙皇帝最长寿的儿子。

他的人生哲学就像水一样,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他总能保持平常心,不被名利的诱惑所困扰。不争不抢,随遇而安,专注于自己分内的事,追求内心的淡泊和宁静,这也许是人生的最佳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