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与黄宗羲:一段跨越时空的学术友谊
吕留良与黄宗羲:一段跨越时空的学术友谊
明末清初,吕留良与黄宗羲的学术交往堪称一段佳话。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诗词唱和中,更在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段学术CP的故事,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初识孤山,订交梅花阁
吕留良与黄宗羲的友谊始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在杭州孤山的初次见面。据记载,吕留良对黄宗羲的印象极佳,称赞他“气薄层云高,诵读时嘒嘒”。这次相遇后,两人便引为知己。
康熙二年(1663),吕留良诚邀黄宗羲到梅花阁教授子弟,直至康熙五年(1666),前后共三年时间。在这期间,吕留良与黄宗羲、高旦中、吴之振、吴自牧时相唱和,黄宗羲所作有《水生草堂唱和诗》。当时他们还一起选编《宋诗钞》,“联床分擎,蒐讨勘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诗词唱和,共抒家国情怀
吕留良与黄宗羲的诗词唱和,是他们学术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人在梅花阁期间,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赋,相互切磋。他们的诗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感。
例如,吕留良的《万感集》收录了他在抗清失败后的诗作,充满了国仇家恨的悲愤之情。而黄宗羲的《钱宗伯牧斋》则表达了对钱谦益的深切悼念,展现了他们共同的师友情谊。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他们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
共同的学术追求
吕留良与黄宗羲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相互切磋,还在学术研究上互相扶持。他们共同选编的《宋诗钞》九十四卷,是他们学术合作的重要成果。吕留良为所选八十余位宋代诗人撰写小传,展现了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
此外,他们还一起拜会了著名诗人、藏书家钱谦益。吕留良甚至请钱谦益为自己改字为“留侯”,并为他整理的《吕愿良诗集》作序。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推动了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坚定的民族气节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吕留良与黄宗羲的交往更显珍贵。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相互支持,更在民族大义上保持一致。两人都坚守反清复明的政治立场,这种坚定的民族意识最终让他们成为清朝文字狱的牺牲品。
吕留良在康熙五年(1665)因拒绝参加浙江学使的考核而被革除诸生身份。这一举动震惊社会,但他却怡然自得。黄宗羲同样拒绝了清朝的征召,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和文人。
吕留良与黄宗羲的学术交往,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之间的真挚友谊。他们的诗词唱和、学术合作以及共同的民族意识,不仅推动了个人的成长,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段佳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