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面积超800万公顷,林草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
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面积超800万公顷,林草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
2023年,中国完成造林399.8万公顷、种草改良437.9万公顷,国土绿化面积超过800万公顷。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无数人挥洒汗水、植树造林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见证。
植树造林,不仅是在种下一棵树,更是在为地球母亲编织一件绿色的外衣。每一棵树,都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效益:地球的绿色守护者
一棵成熟的树木每年可以吸收约21公斤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森林作为地球的“肺”,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据统计,全球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人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树木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庇护所。一棵树可以支撑多达230万种生物,为各种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提供栖息地。森林的恢复,意味着生态平衡的重建,为濒危物种提供了避风港。
社会效益:绿色家园的共建者
植树造林,不仅改善了自然环境,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中,树木通过蒸散作用调节温度,减轻热岛效应,为市民提供清凉的休憩空间。据统计,城市绿化覆盖率每提高1%,夏季气温可降低0.1-0.2摄氏度。
同时,植树活动也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2023年,全国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绿地3.4万公顷,建设“口袋公园”4128个,让绿色空间触手可及。这些绿色空间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经济效益: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不仅带来了环境的改善,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28万亿元,同比增长2.3%。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5.31亿人次,实现以经济林为主的森林食物产量2.26亿吨。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人通过植树造林创造的绿色财富。从木材到非木材林产品,从生态旅游到森林康养,绿色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家园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让植树活动不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2023年,全国上线发布各类尽责活动2.4万多个,网络平台访问量近4.4亿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为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从造林绿化到抚育管护,从自然保护到认种认养,从设施修建到捐资捐物,从志愿服务到其他形式,8种尽责形式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为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种下一棵树,播下一片绿,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守护这个蓝色星球,让绿色成为地球永恒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