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揭秘周朝发源地西岐的历史与文化
陕西岐山:揭秘周朝发源地西岐的历史与文化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创造了著名的周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西岐是周朝的发源地,也是周文化的诞生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岐的具体位置成了一个谜。那么,周朝的西岐究竟是现在的哪里?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岐的地理位置。据史书记载,西岐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境内。具体来说,它位于岐山县的西部,北依秦岭,南临渭水,是周族人的聚居之地。在周朝时期,西岐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周文化的发源地。
西岐的历史变迁: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岐山境内是一片繁衍生息的沃土。渭河、雍河、横水河及北山一带,分布着1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先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黄帝时代,岐伯就选择了这片灵秀之地作为栖息地。
夏禹治水时,遍识山川,将岐山地区划归雍州管辖。商承夏制,岐地依然归属于雍州。而到了商末,周部族从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这里便成为了周部族的家园。随着周灭崇(今西安市鄠邑区境内)后,周文王姬昌迁都于丰邑(今西安),岐地东部归周公旦管辖,西部则由召公奭统领。
进入西周时期,九州之制依然沿袭,岐地属于王畿的周、召两国,直接受周王朝的统辖。春秋战国时期,秦襄公占领岐地,从此岐地便成为秦国的领地。
及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岐地遂归属内史郡管辖。这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辉煌。
西岐——岐山县:
岐山,古名“西岐”,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这里曾是炎帝的栖息之地,也是周室初创之地。岐山,更是中医始祖岐伯的诞生之地,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元圣周公在此地制定了礼仪,让华夏文明得以更好地传承。这里还是《周易》和《黄帝内经》等文化瑰宝的发源地,展现出中国古代智慧的璀璨光芒。
如今,岐山的土地上仍然保留着仰韶、龙山文化等珍贵的历史遗迹,如凤雏遗址等500处文物点,每一处都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这里出土的国之重宝,如毛公鼎、大盂鼎等,以及数万片甲骨文西周文物,都是对历史的见证。
岐山还是一个风景名胜的汇聚之地。周公庙、诸葛亮庙等古迹让人领略到历史的厚重,周原遗址、周文化景区等则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召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在这里,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周公祭典、岐山剪纸、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等11项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这些都是岐山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岐山,这个被誉为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转鼓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千年古县、全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县、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的宝地,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感悟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周朝与西岐:
那么,西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呢?首先,西岐是周朝的起源地。周族人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逐渐发展壮大。西岐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周族人发明了“井田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河。此外,西岐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里产生了著名的《诗经》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那么,如今的西岐又是什么样子呢?如今的西岐已经不再是昔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它仍然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周朝时期的文物和遗址,如周公庙、宗庙遗址、西岐民俗博物馆等。这些地方不仅展示了周朝时期的文化和历史,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传统和文化底蕴。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岐也成为了许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许多游客都表示,来到西岐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辉煌。
除了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之外,西岐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周族人的起源和演变历程、探索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领略《诗经》文化的魅力等。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本文原文来自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