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千年古建里的岭南工艺瑰宝
佛山祖庙:千年古建里的岭南工艺瑰宝
佛山祖庙,这座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古建筑,历经近千年沧桑,如今已成为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庙不仅承载着佛山的历史记忆,更是一座展示东方民间艺术之美的瑰宝。
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并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自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以来,祖庙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祖庙最初是佛山民众祭祀北帝的场所。北帝作为治水之神,在水患频发的佛山地区备受尊崇。明洪武五年(1372年),祖庙得以重建,奠定了其作为佛山精神象征的地位。
自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起,祖庙由民间祭祀场所升格为官方祭祀场所。朝廷不仅支持扩建,还铸造了北帝铜像,使祖庙初具规模。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佛山富商捐资对祖庙进行大规模修缮,保持了其百年前的建筑风貌。此次修缮中,佛山著名的石湾瓦被用于祖庙屋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70年代初,佛山博物馆在祖庙内设立,但祖庙并非单纯的博物馆,而是一座活生生的民间艺术殿堂。祖庙的建筑装饰展现了佛山精湛的民间工艺,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
祖庙正殿陈列的大型神台是佛山金漆木雕的代表作,雕刻有《荆轲刺秦王》《李元霸伏龙驹》等历史故事。此外,祖庙建筑中的木雕、檐口木雕衽、花篮、木雕大门、戏台(万福台)、屏风、牌匾、对联、挂屏、仪仗、彩门、香案、门窗、案台、桌椅等木雕艺术品琳琅满目。
祖庙的建筑装饰融合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多种工艺。其中,瓦脊上的六条陶塑最为壮观,最大的一条长达32.02米,以戏曲故事为主题,色彩华丽,古朴典雅。灰塑则广泛应用于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题材丰富,栩栩如生。
砖雕和石雕艺术在祖庙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马郡宗祠内的牌坊砖雕可追溯至明代,大殿的砖雕作品雕刻细腻,层次分明,工艺精湛。
祖庙内的漆扑雕塑艺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漆扑是一种独特的雕塑工艺,通过泥胎、石膏模、麻布粘贴、雕塑、上漆、彩绘等工序,制作出立体造像或器物。现存的20多座清代漆扑神像是佛山漆扑艺术的精品。
除了各类工艺品,祖庙正殿还陈列着兵器、铜镜、铜鼎、铜钟、香炉等珍贵艺术品,铁器如大铁鼎、铁鼎、铁画等也十分精美。此外,石刻匾额、石兽、碑刻、陶塑瓦脊等更是数不胜数。
佛山祖庙这座艺术宝库,不仅展现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也让人们得以领略东方民间艺术之美,感受佛山深厚的历史文化。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