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数据杀熟,算法背后的利益链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数据杀熟,算法背后的利益链揭秘

引用
证券时报网
13
来源
1.
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1336544.html
2.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4/0229/c1003-40185476.html
3.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25/doc-inearqpw7733456.shtml
4.
https://www.sohu.com/a/843038309_122162337
5.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1225/herald/c560380ca4e3159e15eb78830de9ba4d.html
6.
http://www.news.cn/tech/20240205/5b0d9ceb823a415f8594d764c7b5abd4/c.html
7.
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9/02/content_9048446.html
8.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6de2e7e4b033844ab20705.html
9.
http://www.news.cn/fortune/20241022/7cfd16d7fd834c5d91f79fe90b0cffc8/c.html
10.
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702/27814fa69b564f4da91558172a3176e4/c.html
11.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1/id/7788523.shtml
12.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12171035476.html
13.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4/02-22/10167595.shtml

“大数据杀熟”为何屡禁不止?
“前一天晚上查了两次机票信息,第二天再看,就突然涨价400块”“三个朋友一起去同一个地方玩,同一时间各自查机票,发到群里却发现价格都不一样”……“十一”国庆黄金周临近,许多人早已“摩拳擦掌”,提前做好长途旅行规划。然而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中看到,买机票和订酒店的过程中,熟悉的“大数据杀熟”频频发生,令消费者苦不堪言。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企业收集、筛选、挖掘、共享用户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经济状况、比价时间等,在同一时间提供商品和服务时,针对不同用户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本质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由于平台“拉新”往往采取低价优惠策略,而老用户已形成一定的平台黏性和消费习惯,平台往往对老用户收取更高的费用,于是便有了“杀熟”的说法。

四川省消委会9月18日发布的《网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调查报告》显示,49.28%的受访者“在多次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后,价格逐渐上涨”,45.1%的受访者在“取消或延迟购买后,再次查看时商品价格变化”,35.79%的受访者遇到“同一时间不同用户在同一商家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在外卖、在线旅游、在线购物等消费者高频次消费的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较为频繁。

事实上,“大数据杀熟”问题自互联网平台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并非新鲜事。而且,旅游服务是“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每逢春节、国庆等长假前,相关投诉就会增加。记者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看到,以“杀熟”为关键词的相关投诉已超1.5万条,其中机票类的投诉依然是重灾区。有消费者反馈,订机票是看到9月29日的机票比28日便宜,下单29日的票后却发现28日的机票立即降价了;还有消费者表示,买了机票两天后再看,降价幅度竟达到20%,“让人难以接受”。

大数据杀熟的技术实现

“大数据杀熟”是商家在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信息不对称套取超额利益,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背离了公平诚信的价值原则,也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也对大数据杀熟可能产生的价格欺诈等作出约束,对于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而言,大数据杀熟还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法有禁令,为何难以杜绝?大数据杀熟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除非消费者十分警惕,否则很难发现;一些平台凭借信息优势地位,以时间地点不同价格会浮动、针对新用户有优惠等理由,为大数据杀熟的行为辩护,只想蒙混过关,不想改正;消费者的维权渠道也不够畅通,以诉讼方式维权费时费力,用户对算法决策缺乏技术层面的了解,也导致举证极为困难。因此,针对大数据杀熟,要切实优化监管举措,多管齐下,改变“人人喊打又办法不多”的局面。

大数据杀熟,实质就是经营者对算法的滥用。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好对平台的监管。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法律层面上对自动化决策进行了规范,但相关规定还需进一步细化。要拿出更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措施,促使平台切实履责。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主动作为,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做好相关执法查处。

治理大数据杀熟事关消费者利益,必须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要为消费者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可以在各类消费平台上建立“一键维权”等机制;针对举证难问题,相关部门不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帮助消费者寻找、固定证据;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应做好相关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并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帮助。

网站平台和相关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形象和信誉至关重要。用户一旦发现自己被歧视对待,就会抛弃这些不良平台。诚信、平等地对待每一名消费者,将依法依规掌握的消费者信息应用在改进产品和服务上,在良性互动中实现互利共赢,才是数字时代平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