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量增18%致票价跌16%,航空业盈利模式面临重构
航班量增18%致票价跌16%,航空业盈利模式面临重构
2024年,国内机票价格出现了罕见的大幅下降。根据民航数据平台航班管家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不含税)为745.5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9%。即使是在“十一”假期旺季,经济舱平均票价(不含税)为845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1%。这场价格大战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出行意愿,也带来了航空公司的盈利模式挑战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这场价格大战背后,是航空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从供给端来看,航班数量的大幅增长是导致票价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行业监测数据,今年截至12月15日,我国航空公司完成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1%、较2019年增长10.7%,创我国民航发展历史新高。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约6.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3%,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约14%。
在需求端,旅客的出行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航线的商务旅游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休闲旅游上升2.7个百分点。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航空公司不得不调整定价策略,以吸引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休闲旅客。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导致机票价格下降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低成本航空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航空公司形成了巨大压力。根据OAG的数据,低成本航司每周提供约33%的定期航班座位,并运营30%的定期航班,是近年来航空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另一方面,高铁的竞争进一步压缩了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间。一旦机票价格过高,旅客可能转向高铁,这迫使航空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
这场价格大战不仅影响了航空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改变了消费者的出行习惯。以春秋航空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在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8.75亿元,同比增长22.97%;归母净利润1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28%,成为中国内地最赚钱的航空公司。而三大航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和南方航空的营收分别为795.2亿元、641.99亿元和847.9亿元,但净亏损27.82亿元、27.68亿元和12.28亿元。客公里收益(航司每运输一位旅客一公里获得的收入)是衡量航空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受供需关系调整、票价波动等影响,三大航的这一数据均有所下降。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航的客公里收益由上年同期的0.7107元降至0.5369元,降幅为12.08%,其中国际航线下降36.61%至0.4927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航空公司正在积极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低成本航空通过简化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和收取额外服务费用等方式降低成本。例如,春秋航空通过运营单一机型的飞机、最大化座位数、延长飞机飞行时间等措施,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低成本航司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附加服务,如优选座位、升级Wi-Fi等,创造额外收入。对于一些低成本航司来说,每位乘客产生的附加收入甚至超过了原机票的票价。
根据中国航协的预测,2024年民航客货运输量均有望创历史新高,其中旅客运输量有望超过7.2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6%;货邮运输量有望超过850万吨,比2023年增长15%。然而,民航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市场潜在需求充分释放尚需时日、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周边国际枢纽分流明显、高铁对民航冲击加大以及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高等问题。未来,航空公司需要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运营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场机票价格大战背后,是航空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从供给端来看,航班数量的大幅增长是导致票价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行业监测数据,今年截至12月15日,我国航空公司完成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1%、较2019年增长10.7%,创我国民航发展历史新高。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约6.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3%,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约14%。
在需求端,旅客的出行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航线的商务旅游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休闲旅游上升2.7个百分点。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航空公司不得不调整定价策略,以吸引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休闲旅客。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导致机票价格下降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低成本航空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航空公司形成了巨大压力。根据OAG的数据,低成本航司每周提供约33%的定期航班座位,并运营30%的定期航班,是近年来航空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另一方面,高铁的竞争进一步压缩了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间。一旦机票价格过高,旅客可能转向高铁,这迫使航空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
这场价格大战不仅影响了航空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改变了消费者的出行习惯。以春秋航空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在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8.75亿元,同比增长22.97%;归母净利润1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28%,成为中国内地最赚钱的航空公司。而三大航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和南方航空的营收分别为795.2亿元、641.99亿元和847.9亿元,但净亏损27.82亿元、27.68亿元和12.28亿元。客公里收益(航司每运输一位旅客一公里获得的收入)是衡量航空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受供需关系调整、票价波动等影响,三大航的这一数据均有所下降。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航的客公里收益由上年同期的0.7107元降至0.5369元,降幅为12.08%,其中国际航线下降36.61%至0.4927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航空公司正在积极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低成本航空通过简化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和收取额外服务费用等方式降低成本。例如,春秋航空通过运营单一机型的飞机、最大化座位数、延长飞机飞行时间等措施,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低成本航司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附加服务,如优选座位、升级Wi-Fi等,创造额外收入。对于一些低成本航司来说,每位乘客产生的附加收入甚至超过了原机票的票价。
根据中国航协的预测,2024年民航客货运输量均有望创历史新高,其中旅客运输量有望超过7.2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6%;货邮运输量有望超过850万吨,比2023年增长15%。然而,民航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市场潜在需求充分释放尚需时日、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周边国际枢纽分流明显、高铁对民航冲击加大以及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高等问题。未来,航空公司需要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运营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