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产教融合培育双创人才,学生获多项国家级竞赛金奖
浙工大:产教融合培育双创人才,学生获多项国家级竞赛金奖
浙江工业大学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校,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浙江工业大学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例如,学校在杭州市富阳区设立了银湖创新创业研究院,与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科研环境,还有效解决了企业研发需求,实现了双赢。
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与杭州集世迈新能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杰峰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企业为研究生提供每人不低于12万元的培养补助,同时学校还配备了3万方的孵化基地、1500方学生培训教室等设施,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和学习条件。
双导师制: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
学校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这种模式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研发需求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目前,学校已组建了一支由33名导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这些导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学生的研究课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成果丰硕
浙江工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学校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率逐年提高。例如,学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多次获得金奖。
此外,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这些成功的创业案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校企合作:拓展创新创业新领域
浙江工业大学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例如,学校与喔图公司合作建立了“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基地”和“图片直播研究中心”,旨在推动智能影像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这些合作,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还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多个创新项目。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未来展望
浙江工业大学将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计划在更多领域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同时,学校还将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浙江工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学校将继续秉持“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