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腹胀、烧心、呕吐……别再乱吃药!9种情况都可能是诱因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9: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腹胀、烧心、呕吐……别再乱吃药!9种情况都可能是诱因

每当节日来临,尤其是亲友欢聚一堂,尽享美味佳肴的新春佳节,出现腹胀、烧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就会增多。消化不良虽然常见,但诊断和治疗过程却没那么简单,可能诱发这些症状的原因就有9种之多,并且有时会是多种诱因同时作用。

什么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位于中上腹的一个或一组症状,可表现为早饱、餐后饱胀、中上腹痛或烧灼感,也可表现为胀气、嗳气,恶心和呕吐[1],可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及餐后饱胀综合征两大类。


图片来源:bigstock

消化不良有哪些原因?现代医学诊断如何抽丝剥茧?

消化不良的病因常常扑朔迷离,却也是有迹可循。

  1. 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的I类致癌原,也可能是消化不良的致病因素。目前,消化不良已成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一个指征。
  1. 消化道肿瘤
  • 在我国,食管癌、胃癌及结肠癌位于肿瘤发病例数的前10位[2]。对于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以除外消化性溃疡及肿瘤等病变是必需的。
  1. 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脂肪不消化
  • 通常大便检测可发现此类的诱因问题。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可导致消化不良;大便中见到脂肪滴常提示有脂肪的消化不良。
  1. 贫血、肝肾胰腺及甲状腺疾病
  • 贫血、肝胆疾病、肾脏疾病、胰腺及甲状腺的疾病均可导致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可通过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及腹部超声等方式来检查。
  1. 食物不耐受
  • 如果对牛奶、鸡蛋、坚果、麸质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进食以上食物后可以出现餐后腹痛、腹胀,甚至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图片来源:bigstock

  1. 药物的副作用
  • 非甾体抗炎药可导致胃肠道的糜烂、溃疡、狭窄等。一部分药物可导致肝、肾功能异常或具有腹痛、腹胀、呕吐等副作用。因而,用药前也需要详细了解。
  1. 肠胃功能出现问题
  • 胃排空实验、胃容受性扩张、胃电节律及内脏敏感性的检测可找到部分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
  1. 肠道菌群失调
  • 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数量超标也可以是消化不良,尤其是餐后胀气、嗳气的原因。
  1. 心理社会状况
  • 消化不良的患者常存在脑-肠互动异常,容易出现感觉和疼痛调节,情绪处理等相关大脑区域的紊乱,进一步会影响胃、十二指肠的动力及感觉[3]。在刺激性食物或高脂饮食后,更易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在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时,也要进行心理社会状况的评估。

治疗上有哪些循序渐进的方法呢?

  1. 调整饮食结构
  • 研究发现,饮食和感染是消化不良的重要诱发因素。要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高脂饮食及不能耐受的食物。此外,粗粮、产气食物、甜食、碳酸饮料、酒、浓茶,甚至进餐过快,都可以是消化不良的诱因。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及避免生食,减少感染性胃肠炎的发生[4]。


图片来源:bigstock

  1. 抑制胃酸治疗
  • 有meta分析显示,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而显著改善消化不良(尤其是餐后腹痛和烧灼)的症状。考虑到药物长期应用的副作用,目前推荐短期应用标准剂量抑制胃酸药物[5]。
  1. 促胃肠动力药
  • 可作为餐后不适综合征的首选治疗。目前有不同作用机制、针对不同作用靶点的促动力药物可供临床医生选择[6]。
  1.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 有数项分析结果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优于胃肠促动力剂及安慰剂[7]。
  1. 消化酶
  • 包含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可以改善部分消化不良症状,而且具有相对安全、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
  1. 调节菌群及抗生素治疗
  •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可给予益生菌制剂。如果患者存在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需要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1. 神经调节剂
  • 如前所述,一部分消化不良症状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及胃肠道高敏感有关。神经调节剂适于难治性消化不良,尤其是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8]。
  1. 心理治疗
  •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脑-肠互动异常的疾病。瑜伽、冥想、认知行为治疗和催眠治疗等心理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对症状的关注、学习应对方式,进而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9]。


图片来源:bigstock

  1. 中成药治疗
  • 越来越多高质量循证证据表面,一些中成药可显著改善部分消化不良的症状。

温馨提示
引起症状的原因虽然繁复又杂乱,但患者无需过度焦虑,一旦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请及时就诊,医生会尽力寻踪觅迹找到病因,并给予个性化的对症治疗,让您食无忧,心愉悦!

本文原文来自丁香园

参考文献
[1] Talley NJ, Stanghellini V, Heading RC, et al. 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J]. Gut, 1999, 45 Suppl 2: 1137-1142
[2] Cao W, Chen HD, Yu YW, et al. changing profiles of cancer burden worldwide and in China: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J]. Chin Med J (Engl), 2021, 134(7): 783-791.
[3] Oshima T, Okugawa T, et al. Generation of dyspeptic sysmptoms by direct acid and water infusion into the stomach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2, 35(1): 175-182.
[4] Futagami S, Itoh T, Sakamoto C.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pots-infectious functional dyspepsia[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 41(2): 177-188.
[5] Ford AC, Moayyedi P, Black CJ,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efficacy of drug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1, 53(1): 8-21.
[6] Miwa H, Ghoshal UC, Fock KM, et al. Asian consensus report on functional dyspepsia[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27(4): 626-641
[7] Ford AC, Tsipotis E, Yuan Y, et al. Efficac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hy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Gut, 2022, 71(10): 1967-1975.
[8] Luo L, Du L, Shen J, et al. Befefit of small dose antidepressant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experience from a tertiary cencer in Eastern China[J/OL].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41): e17501 (2019-10-15) [2023-02-05].
[9] Cordeiro Santos ML, da Silva Junior RT, de Brito BB, et al. No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disorders: 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World J Clin Pediatr, 2022, 11(2): 105-119.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