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停车不再头疼!上海这个小区开出“药方”破解难题
让停车不再头疼!上海这个小区开出“药方”破解难题
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新梅淞南苑小区建成于2008年初,共有居民楼26栋、住户942户。现有停车位551个,其中地面车位351个、地下车位200个。近年来,停车难问题始终是小区治理的首要难题。据统计,2023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相关诉求多达50余件。
小区刚交房时,实际入住并拥有车辆的居民较少,地面车位大量闲置。当时地库尚不可出售,停车方式仅有租用地面车位一种。物业公司给出的收费标准有两种:150元/月或5元/天。为了鼓励居民选择月租模式,规定月租可享受固定停车位,而日付车辆则不允许停放固定车位。
随着入住居民和家庭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地面固定停车位在随后几年被全数分配。新搬来或新买车的居民哪怕选择按月付费,也必须排队轮候空出的固定车位,在此之前只能自寻非固定车位停放。这种情况下,同为按月付费的居民被分成了“拥有固定车位”和“没有固定车位”两大人群。
没有固定车位的居民感觉很委屈,认为这项规定不公平。而拥有固定车位的居民则认为应尊重既定事实,须经合法合规程序才能改变。近几年,因停车问题导致的居民矛盾日益激烈,小区微信群里经常为此争辩,甚至出现拨打110要求出警解决堵车位、占车位、抢车位的现象。
停车难不仅影响居民和谐,还导致车辆无序停放,占用绿地乃至消防通道的情况屡禁不绝,给小区安全带来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居民区党总支、居委、物业、业委会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现有停车位紧张的几个因素。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要改善现状,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取消固定停车位,二是调整并细化现行收费标准。
2023年11月起,小区组织线上线下大征询,历经两个月的“反对—质疑—理解—支持”拉锯战,通过居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业主接待日等平台收集意见建议后召开业主大会,向全体业主发放“是否取消地面固定车位”的表决票。最终,以73.35%的通过率,取消地面固定车位的使用。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理性的居民还是占了主流。一位在小区内有两套房、2008年就入住并按月付费享受两个固定地面车位的居民,也认为原规定确实对后来者不公,表示赞同取消固定车位。针对有地库车位的居民,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也引导他们把车辆停到地库,把地面停车资源释放给其他居民。
通过以上措施,小区停车难问题明显有所缓解。不少居民反映,晚上回家“兜圈圈”找车位的频率降低了很多。占用绿地、消防通道停车的现象也基本没有了。
第一次业主大会虽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居民区党总支始终认为小区停车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有调整并细化现行收费标准,才能更系统性、根本性地改善现状。
2024年3月,以调整停车收费标准为目标的战役正式打响。前前后后共召开7次居民代表会议、楼组长会议、党员议事会,通过业委会接待日、意见征集箱了解更多诉求,随后在“社区通”发布调整后的收费标准草案,吸取合理可行的意见并不断细化改进,形成最终版后提交业主大会,由业主填写表决票。全体业主投票表决的结果为:67.8%同意调整方案。新方案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长期无人管理的小区东门外沿街停车场也开启了管理模式。“三驾马车”希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为居民增加停车选项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公共收益。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新梅淞南苑小区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停车空间明显增加,满足了更多居民的停车需求;停车秩序显著改善,减少了道路拥堵和安全隐患;居民对停车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展望未来,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将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社区治理创新,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把“由我说了算”变为“大家商量着办”,继续关注好停车难问题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优化停车管理制度,确保居民停车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注重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元的文明实践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居民间的交流互动,营造温馨和谐社区氛围。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