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北京时间2024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标志着由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向宽松周期的转向。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会议后发表声明,表示对通胀率可持续地朝着2%目标前进有了更大信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50个基点的降息是一个“强有力的行动”,并指出通胀已显著缓解。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反应。在美国国内,降息直接导致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截至12月1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123.03点,跌幅达2.58%;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跌幅也分别达到2.95%和3.56%。这种反应表明,尽管市场对降息抱有一定的期待,但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
美联储的决策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经济,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降息后,美元指数上涨1.00%,收于108.024,这使得非美货币普遍走低。此外,全球主要股市也受到冲击,许多市场在美联储决策后出现大幅下跌。这种现象显示出全球市场对美国经济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一的情况下。
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流动性增加短期内可能利好世界经济,但中长期可能带来金融市场波动、通胀加剧以及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等问题。美联储降息后,资本往往加速流动以寻求更高回报,全球范围内资本的快速流入流出,将加大市场价格波动和投资风险。同时,降息还会使美元资产相对吸引力下降,导致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自身经济也会受全球经济影响。高盛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历史数据显示,美元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的表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受到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政策和经济状况的影响。高盛将1995年至2020年的降息周期分为“协调”和“不协调”两类,发现协调的降息周期通常对美元有利,反之则对美元不利。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令部分市场人士意外,此次降息能否提振美国经济、避免经济“硬着陆”,市场态度不一。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有效化解美国经济“高通胀、高利率、高赤字、高债务”的结构性循环并非易事。目前,降息后的美元利率仍处于相对高位,美国金融风险并未消解。美国信安资金管理公司发布报告称,历史数据显示,在2001年和2007年的降息周期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未能阻止经济衰退。降息并非万能,特别是在经济已经面临结构性问题的时期。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从宏观层面看,美国经济动能趋弱。新冠疫情后,美国财政刺激效果逐步消退,再叠加持续高利率,对需求产生了较大抑制作用。从经济数据看,尽管通胀回落,但包括劳动力市场疲软在内的经济下行风险逐步显现。消费者支出和更广泛的经济活动降温,房地产市场表现尤为明显。此外,美联储也难在短期内化解高额赤字和债务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长期风险。当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已高到令美国经济不堪重负。
美联储的“美元潮汐”政策如何影响全球经济,指出这种政策让世界经济陷入“繁荣-危机-低迷”的循环之中。在此过程中,美元的供求关系与全球资本流动紧密相关,当美元流入某个国家或地区时,往往伴随着大量资本和投资,推动经济繁荣。当美元潮水退去时,资本外流,资产价格下跌,债务危机也常随之而来。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美联储一轮又一轮加息、降息形成的“美元潮汐”让世界经济陷入一个又一个“繁荣-危机-低迷”的循环之中。在这背后,为“任性”的美国货币政策撑腰的正是美元霸权。
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依然复杂。美联储需要在控制通胀和促进就业的双重使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降息提供了短期的经济刺激,但长期的通胀压力和政治不确定性可能会限制其效果。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走向,以及美联储在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