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设408亿“耐心资本”基金,布局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江苏设408亿“耐心资本”基金,布局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新年伊始,江苏在产业投资领域再次发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出资组建的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方案已获通过,总规模达408亿元,覆盖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1个城市。至此,江苏省第一批、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总规模已达到914亿元。
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涵盖11个设区市和4家省属企业,其中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14只、313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4只、20亿元;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4只、75亿元。基金类型覆盖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未来产业天使基金三类,产业分布既立足新材料、大健康、绿色低碳等主导产业,也瞄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并新增高校成果转化基金,服务产学研深度融合。
“耐心资本”助力新兴产业成长
此次江苏母基金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耐心资本”的定位。与市场上常见的基金相比,江苏母基金将存续期延长至15年,给予投资项目更充裕的时间窗口。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信心,也为投资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布局未来,抢占产业制高点
在投资领域选择上,江苏母基金展现了超前的战略眼光。除了新材料、大健康、绿色低碳等当前的主导产业,还特别设立了未来产业天使基金,重点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区域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
江苏母基金在运作模式上也进行了创新。通过与11个设区市和4家省属企业合作,设立不同类型的产业专项基金,既保证了投资的广度,又避免了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例如,南京重点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苏州则聚焦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领域。
对比全国,江苏优势何在?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苏此次的投资规模和策略都颇具竞争力。例如,湖南计划统筹整合省市县三级财政及国企基金,形成约3000亿元基金规模;上海设立了89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安徽构建了2000亿元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江苏的914亿元虽然在规模上不占绝对优势,但其“耐心资本”的定位和对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显示了其在投资策略上的独特优势。
市场反响热烈
此次江苏母基金的设立,得到了市场各方的积极响应。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表示,江苏母基金的创新举措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顺融资本董事长王亚雄表示:“江苏推出的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不仅大大提振了我们这类市场化专业创投机构的信心,更为我们接下来的投向和投资节奏找到了方向和参考坐标。”
经济影响深远
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推动江苏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江苏省第一批、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共36只,总规模914亿元,其中省级母基金出资228.5亿元。这将进一步吸引产业资本、社会资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合作,设立一系列产业子基金,构成省级母基金-产业专项基金-产业子基金的三层基金架构,放大后预计形成产业专项基金和产业子基金总规模约2800亿元。
专家观点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江苏新设500亿元母基金对偏早期项目的支持,可以更系统谋划和支持产业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发展。政府母基金对‘早、小、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可以加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
随着江苏母基金的持续投入,预计将在新材料、大健康、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催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布局,有望为江苏赢得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先机。这场由江苏引领的产业投资热潮,正在为全国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