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丸致婴儿脑瘫,这类常见防虫品暗藏风险
樟脑丸致婴儿脑瘫,这类常见防虫品暗藏风险
“三翻六坐八爬”,这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小荔的儿子到了5个月还不会翻身,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脑瘫。经过详细询问,医生发现罪魁祸首竟是樟脑丸。小荔为了防止床上有蜱虫等细菌,将樟脑丸放在儿子的枕头底下。樟脑丸释放的有害气体,加上婴儿抵抗力差,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樟脑丸是一种常用的防虫防霉用品,但其成分和使用方法需要家长格外留意。樟脑丸主要分为天然樟脑丸和合成樟脑丸两大类。天然樟脑丸是从樟树枝叶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气味清香,对人体相对安全。而市面上常见的合成樟脑丸则含有萘酚和对二氯苯等化学物质,气味刺鼻,具有一定的毒性。
对于新生儿而言,樟脑丸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首先,樟脑丸的挥发性物质会刺激婴儿的呼吸道,导致过敏反应,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甚至诱发过敏性咳嗽或哮喘。其次,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表现为湿疹、荨麻疹或其他过敏性皮炎。更严重的是,萘酚等物质能够破坏新生儿的红细胞,引发急性溶血性贫血。正常成人体内的红细胞含有一种酶,能与萘酚结合形成无毒物质并排出体外。但新生儿体内缺乏这种酶或酶的活力不足,导致萘酚破坏红细胞,引起进行性贫血、黄疸和浓茶样小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留下智力落后、运动和听觉障碍等后遗症。
此外,樟脑丸中的对二氯苯还可能对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患皮肤癌和白血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樟脑球列为可能致癌物质,长期大量接触有致癌可能。
为了保护新生儿免受樟脑丸的危害,家长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避免使用樟脑丸:在婴儿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婴儿房和衣柜中,应避免使用樟脑丸。选择更安全的防虫方法,如物理驱蚊和安全的化学驱蚊产品。
妥善处理已使用的衣物:如果已经使用了樟脑丸储存衣物,在穿着前应彻底清洗并晾晒,以去除残留的有害物质。
选择安全的防虫方法:
- 物理驱蚊法:使用蚊帐、纱窗、电蚊拍等物理方法是最安全有效的选择。
- 安全的化学驱蚊法:如果必须使用化学驱蚊产品,应选择低毒、安全的产品,并注意使用时间和通风条件。
- 民间偏方:利用甜酒牛奶、气味驱赶(如玫瑰、茉莉花等)、光线驱蚊(如桔红色灯泡)等方法,既安全又有效。
总之,樟脑丸对新生儿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家长应高度警惕。在选择防虫防霉用品时,务必优先考虑婴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隐患的产品。通过采取科学、安全的防虫措施,为新生儿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