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高法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司法守护“夕阳红”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18: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高法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司法守护“夕阳红”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8个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涵盖意定监护、消费欺诈、健康保险、养老服务合同纠纷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司法实践和创新做法。

01

意定监护制度:尊重老年人自主意愿的新选择

在“卢某申请指定监护人案”中,法院依法支持了意定监护制度,充分尊重了老年人的自主意愿。案件中,老年人杨某与其配偶未生育子女,配偶去世后由侄子卢某照顾。双方签订了意定监护协议,约定在杨某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卢某担任监护人。法院最终认定杨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卢某为其监护人。

这一案例彰显了意定监护制度的重要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他人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这一制度充分尊重了老年人的自主意愿,确保他们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能够得到符合自己意愿的监护和照顾。实践中,不少老年人对意定监护制度不了解、不熟悉,导致产生实际需求时无法享受此项权利,引发监护困境。本案中,人民法院按照老年人意愿,依法支持意定监护,彰显了意定监护法律制度的功能和价值,有利于社会公众积极认识、接受和用好用足意定监护,让晚年生活多一份保障。

02

消费欺诈:老年人健康消费领域的“陷阱”

“杨某某诉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揭示了老年人在消费领域面临的欺诈问题。杨某某经介绍加入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微信群,工作人员不断在其中宣传推广一款光量子芯片医用冷敷贴,称系经核准的国家一类医疗器械,能抗衰老、预防疾病等。并以赠送礼物等方式诱导其多次免费体验。杨某某后花费近3万元购买产品,使用后未觉见效。杨某某认为存在消费欺诈,起诉请求判令某健康科技公司退款并三倍赔偿。经查,该产品核准的产品适用范围仅为物理退热理疗等功能。

法院审理认为,公司人员对医疗器械突出宣传未经国家核准的预期用途和性能,且与说明书适用范围严重不符,误导消费者,致使杨某某以明显畸高的价格购买仅具有冷敷退热功能的医用冷敷贴,构成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应当承担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判决该公司退还杨某某全部货款并赔偿三倍损失。

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健康消费是老年人关注的重要领域,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通过夸大产品的保健治疗功能诱导老年人进行消费。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微信群等媒介虚假宣传,形式更加隐蔽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案判决明确了在微信群对医疗器械、药品等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误导老年消费者,构成欺诈,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本案对于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03

养老服务合同纠纷:预付费“退费难”的破解之道

“吴某诉某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养老服务合同纠纷案”反映了养老服务领域的法律风险。吴某与某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养生养老合同,支付21万元预订金后,该公司无法提供相应服务且不退款。法院最终判决解除合同,并要求该公司返还预订金及利息。

这一案例凸显了养老服务合同中的预付费风险。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通过预付费模式吸引老年人投资。然而,由于经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这些机构往往无法兑现承诺的服务,导致老年人的养老钱“打水漂”。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依法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通过判决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预订金,为老年人追回了“养老钱”。

04

司法创新:守护老年人权益的新路径

在这些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展现了在处理老年人权益保护案件中的创新做法。例如,在“赵甲、赵乙、赵丙申请指定监护人纠纷案”中,法院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确定以监护人履职报告和定期公示为内容的创新模式,让失能老人监护归于“老人本位、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促进矛盾纾解和孝亲敬老家风建设,也对监护人监督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李某诉某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合同纠纷案”中,法院明确投保老年人健康保险时,已根据保险公司询问事项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保险公司询问之外的事项,不属于告知范围。判决有力维护了患重大疾病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老有所安,同时,也提示保险公司开展此项业务的相关风险,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05

启示与建议

这些典型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建议:

  1. 了解和运用意定监护制度:老年人及其家庭应充分了解意定监护制度,提前做好监护安排,确保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能够得到符合自己意愿的监护和照顾。

  2. 警惕消费欺诈:老年人在进行健康消费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夸大其词的宣传,必要时可寻求家人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3. 谨慎对待预付费模式:在选择养老服务时,要谨慎对待预付费模式,选择信誉良好的服务机构,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4. 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老年人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高法发布的这些典型案例,不仅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了法律指导,也为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保护老年人权益,需要家庭、社会和法律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