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400年园林名胜的传承与创新
豫园:400年园林名胜的传承与创新
豫园,这座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老城厢东北部的古典园林,历经四百余年沧桑,如今已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和“海派书画”的发祥地。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与露香园、日涉园合称为“明朝上海三大名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在明代中后期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豫园有着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园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及明清家具、名人字画、泥塑砖雕、额匾楹联等文物珍品,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
豫园内有三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建。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1820年)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5间。豫园的中部景区有得月楼、绮藻堂。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织亭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浣云假山位于得月楼北。
豫园不仅是游客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更是上海人文化认同与情感寄托的象征。作为春节期间的热门去处,豫园年年举办盛大的灯会,吸引着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年味”的氛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持下,豫园的文化底蕴愈发显得厚重,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上海文化发展策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豫园股份副总裁、东方生活美学研究院院长胡俊杰对此表示,春节的传统民俗不仅仅在于其文化传承的意义,更在于实际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春节是亲情、友情和团聚的象征,品牌与市场应该努力探索如何融入春节的美学,以增强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随着豫园灯会的日益成熟,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灯光艺术展示,更是一个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交融,展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盛宴。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恰逢豫园灯会三十周年之际,多个具有现代创新设计的灯组将集中展出,这一系列活动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豫园在文化艺术界的地位。
对于豫园股份而言,春节不仅是展示民族文化的契机,更是商业发展的新机会。在豫园,各类传统手工艺品、旅游商品、节日限定的美食等,无不体现了现代消费者对生活美的追求。同时,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崛起,豫园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升级,以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例如,豫园股份正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比如在春节前推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元素的黄金首饰,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再创造。
春节的申遗为豫园带来了国际化的机遇,未来在全球文化交流中,豫园将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角色。2024年的春节期间,豫园将在灯会上推出全新的“非遗贺新春”主题,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其中不乏对国际友人的文化回馈与交流。从操控新技术的智能灯组到结合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展览,这一切都是对春节文化认同的重新构建与传播。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周斌所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平衡,豫园灯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成熟,承载着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豫园的实际案例,我们在业界看到了东方生活美学的实现可能。这里不仅体现了数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顺应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需求。豫园正在积极探索将古老的文化瑰宝与现代化理念相结合,推动其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例如,豫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展示地区,还可以引入多元的国际元素。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将为豫园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一传统园林焕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与包容性。这也是春节文化向外延伸的一种表现。
豫园在春节期间的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生活美学的展示。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豫园将以更为丰富的活动内容迎接这个全球化的节日。同时,通过现代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传统美的魅力。
在春节申遗成功以及豫园灯会三十年即将来临之际,上海正站在了新的文化发展起点上。通过“东方生活美学”的框架,豫园和春节将继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把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地标。随着各类活动的开展,2025年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年度,相信豫园能够在这个传承与创新的舞台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牵手春风,迎接未来,豫园的故事,正待人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