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pH在我们生活中竟有这么有用!
真没想到!pH在我们生活中竟有这么有用!
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同时也是地球留给全人类重要的宝贵资源。据统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亿8600万立方千米,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万立方千米左右。若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盐碱湖和内海的水量,陆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 。
水的酸碱度
生活中经常会说到水的酸碱度,或者pH。那么什么是pH呢?
要了解pH的概念,首先就要知道水的组成和电离常数。
作为一种介质,水是存在一个动态的电离过程,该过程是一个可逆的平衡,如下:
•水的电离平衡:
这个平衡存在一个平衡常数,即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
25℃下,Kw=1.008*10-14
如果是纯水,25℃下,[H+]=[OH-]=10-7mol/L
通常情况下,该平衡状态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如果存在差异,就会以浓度高的一方来表征水的酸碱度。那这个跟pH又有什么关系呢?
pH的定义
pH就是以水中电离的氢离子浓度来进行表征,为了更好的计算和区分,该浓度一般是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计算
•定义**: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 = -log [H+];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og aH+**
按照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依次计算出以下不同浓度下的pH:
一般情况下,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如果水质的酸碱度是中性的,那么pH值就为7。既然如此,pH跟我们生活中哪些有关系呢?如果用pH来测试,会发现生活中的pH学问可大了?
以上可见,不同食品的pH差异很大,哪些是酸性,哪些是碱性,对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影响巨大。
饮用水的pH
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国家饮用水标准》中,一级水没有规定pH具体指标,二级水的pH值为6.5—8.5。
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规定饮用水pH值在6.5—9.5。对瓶装或桶装的净水,pH最小值可降至4.5。
日本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pH值为5.8—8.6。
国际瓶装水协会(IBWA)的《瓶装水实施规则》中规定饮用水pH值为5-7。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规定pH值为6.5—8.5。
一般来说,正常饮用水PH值在6.5-8.5之间,最好是7.5。国家对纯净水PH值的要求是5.0-7.0,平均值是6。GB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规定标准。在pH值的界定中,7.0为中性,7.1至7.4为微碱性,而7.4至9.4则为弱碱性。
血液的pH
正常人血液pH值为7.35~7.45,平均为7.40。
如果人体pH<7.35,表示有失代偿性酸中毒;
如果人体pH>7.45,表示有失代偿性碱中毒;
pH在正常范围内,不一定都表示酸碱平衡正常,可以是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而且测量pH值失能表示有无失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不能鉴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或酸碱平衡失调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浆二氧化碳结合(CO2-CP)、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液pH值、标准碳酸氢盐与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buffer base,B.B.)、减过血液酸碱平衡指标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复合型酸、碱中毒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上仍要根据病史、症状、体检及测定多项酸碱平衡指标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酸碱平衡失调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