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早睡到调息:中医养生12法打造健康生活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14: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早睡到调息:中医养生12法打造健康生活

“天气一冷就知道穿秋裤,保温杯里泡上枸杞,就连奶茶、咖啡都要喝带中药的……”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在《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中,2023年18—3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中,保健养生位列第三。从早起打八段锦、睡前泡脚敷眼贴,到喝花茶、晒后背、抓药饮,年轻人正通过“新中式养生”法,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长期主义生活方式,主打一个“由内而外、身心合一”。

中医养生,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瑰宝,其核心理念在于“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一理念,不仅是一种健康观,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涵盖了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等多个方面。

01

1.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养生智慧。现代研究也证实,遵循自然规律的作息,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早睡可以养阴,早起可以养阳,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季养生,就要顺应阳气生发的规律,晚睡早起,适当运动。

02

2. 饮食有节,平衡营养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道出了饮食养生的真谛。合理搭配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食物,避免偏食偏嗜,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同时,细嚼慢咽、专心用餐、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是饮食养生的重要环节。

03

3. 适度运动,调和气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中医倡导的运动养生,强调适度和循序渐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调和气血,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04

4. 调摄情志,保持平和

“百病生于气,止于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医养生强调调摄情志,保持心态平和。通过冥想、静坐、听音乐等方式,可以舒缓压力,保持内心的宁静。

05

5. 足部保健,强身固肾

“人老脚先老”,足部保健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每天临睡前,可以用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具有强腰固肾的作用。此外,足浴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06

6. 摩腹养生,助消化

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以促进消化,消除腹胀。这一简单易行的方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07

7. 梳发养生,清醒头脑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这种养生方法,不仅可以疏通气血,还能清醒头脑,提高记忆力。

08

8. 运目法,清肝明目

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这种简单的眼部运动,可以清肝明目,缓解视疲劳。

09

9. 敲打胃经,启动人体“发电系统”

辰时(7点到9点),是胃经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可以轻轻敲打胃经,帮助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为一天的活动提供能量。

10

10. 睡子午觉,养心安神

午时(11点到13点),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此时,小憩片刻,哪怕只是闭目养神10分钟,也能对心脏大有裨益。这种“子午觉”的睡眠方式,符合人体生物钟的规律,有助于养心安神。

11

11. 温水泡脚,百脉通畅

亥时(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当值的时间。此时,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百脉通畅,对身体和美容都十分有益。

12

12. 调息法,静心养神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息,可以静心养神,达到内心的宁静。

中医养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养生保健,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从这12个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开始,让中医养生智慧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