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治疗:西医重抑酸,中医重调理
胃溃疡治疗:西医重抑酸,中医重调理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胃部烧灼感等症状。中西医在治疗胃溃疡方面有何不同?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
中西医如何理解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在香港十分常见,胃溃疡(peptic ulcer)是消化系统溃疡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胃部烧灼感、恶心、火灼心、呕吐、食欲不振,或有黑便。胃溃疡好发于40~60岁,不过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出现。
西医认为胃溃疡成因有三方面:大多数胃溃疡患者都是由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另外有一至两成患者是由于服用非类固醇止痛药(NSAID),有少于一成的患者是由于患上重病、长期疾患而产生压力,导致胃黏膜受损。
中医认为胃溃疡有几种常见原因:
- 饮食不节导致饮食停滞
- 脾胃阳气不足
- 与情绪有关,胃痛情况在压力大或者生气时加重,中医称为肝气犯胃
- 胃部有瘀血,表现为腹部有刺痛,疼痛位置固定
- 胃阴不足,患者伴有口干舌燥的表现
中西医治疗胃溃疡有何不同?
西医主要以抑制胃酸、中和胃酸的药物治疗为主。而中医则会针对患者的体质辨证论治,在通过中药和针灸改善病人体质,标本兼治以获得长期的疗效。
西医如何治疗胃溃疡?
西医用药方面,若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西医会处方抑制胃酸分泌的西药,例如氢离子泵阻断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H2抗组织胺和制酸剂,它们能降低胃酸分泌,H2抗组织胺主要作用在胃壁上H2组织胺受器、避免H2与组织胺结合而分泌过多胃酸。制酸剂例如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等,可以中和胃酸、降低刺激。另外西医会处方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在胃壁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中医如何治疗胃溃疡?
中医治疗胃溃疡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审证求因,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决定治法。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又当邪正兼顾。如果属于胃寒者,可以暖包热敷或服生姜红糖汤、胡椒猪肚汤,较重者可用良附丸加味,平时可以艾灸神阙、胃俞;属于食停者,可以按压梁门、天枢穴;属于肝郁气滞者,多以柴胡疏肝散行气止痛,可以按压期门、太冲穴;属于热郁者,多以化肝煎为主方清热解郁,可以按压内关穴;属于血瘀者,临床多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化瘀止痛,患者可以按压膻中、膈俞穴;属于阴虚者,治疗上会选择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患者可以多按胃俞、三阴交穴。属于脾胃阳虚者,医师会处方予黄芪建中汤以温中健脾,患者可以艾灸神阙、胃俞、脾俞,或者在家煲淮山莲子扁豆粥。
上文分析了中西医如何治疗胃溃疡,为你提供了全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