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获救后,邯郸母子创办爱心厨房为病患家属提供做饭场所
洪灾获救后,邯郸母子创办爱心厨房为病患家属提供做饭场所
邯郸涉县医院旁,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店铺里,每到饭点便热闹非凡。五个小小的灶台周围,围着大大小小的身影,他们都在用心为亲人准备符合医生饮食建议的饭菜。这里就是“一二三爱心厨房”,一个由潘贵芳和她的儿子杨杰用心筑造的地方。
2016年夏天,涉县遭遇了特大暴雨洪灾。当时50岁的潘贵芳在老家山村的姐姐家,看到“屋外的洪水像海浪一样”,直接拍垮了河道边的两间房屋,已经逼到姐姐家的墙角。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潘贵芳惊吓过度,昏迷过去,醒来后接下来的4天里都无法吃喝、入睡。到第五天时,潘贵芳的身体撑不住了,但山村连药店都没有,道路也都被冲毁了,送医救治成了极大的难题。
“我丈夫去世得早,洪水来时儿子杨杰那时还在服役。村书记了解情况后觉得不容易,召集了乡亲们要把我送到医院。”潘贵芳回忆,那时洪水浑浊发黄,水深及腰,地上遍布不可见的石块和坑洼。乡亲们用木头自制了简易担架,拿棍子在水里探路,就这样走了十几里水路,走到能通车的地方,把潘贵芳送到涉县人民医院救治。
2017年春节前,杨杰休探亲假返乡,才得知乡亲们的义举。潘贵芳还记得,杨杰听罢坚定地表示,“妈,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救您,我们以后有能力了,一定也要做帮助别人的人。”
2023年9月,杨杰退役返乡,第一件事就是琢磨做点什么帮助他人。母子二人开始都没头绪,就驾车去涉县县城转悠。路过县医院时,潘贵芳想起自己住院时全无胃口,就想吃一口家里的菜。
“我们也在家乡办一家爱心厨房吧!”杨杰与母亲立刻开始行动。2023年11月,涉县的爱心厨房开业了。次年3月,厨房运行稳定后,杨杰就去邯郸一家手机店工作。随后母子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西区附近租下一户小门市房,5月1日,“一二三爱心厨房”邯郸店正式开业。此后,杨杰主要打理邯郸店,潘贵芳打理涉县店。
在北京南三环外,也有一处充满温情的厨房——“小白春天抗癌厨房”。这里专门为血液病患儿家庭提供免费厨房。厨房面积30平米,水电和米面免费,高峰期有100多个家庭使用。每年为病友节省300万房租。这里不仅是做饭的地方,还是病患家属互相支持、分享经验的场所。
在爱心厨房里,病患家属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生活的支撑。来自新疆的病患家属李爱华说:“我觉得我在抑郁症的边缘,被厨房拉回来了。”另一位病患家属吕先生对这里的感情更深刻。一天中午,吕先生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走了进来,从此便成为了爱心厨房的“常客”。
“吃饭要一起吃,一个人吃饭容易想伤心事。”这句出自网商银行公益系列微电影《嘿,搭个伙!》的台词,直指人心,让观影后的网友们难以忘怀。
爱心厨房的善举也吸引了很多捐赠者。潘贵芳和杨杰都一笔一笔记在本上。2024年1月,涉县的一家醋厂决定永久为厨房提供香醋,一家豆腐厂一次性捐赠了38斤豆腐,邯郸店的灶具也来自捐赠。还有些素不相识的人放下物资便走,不仅送柴米油盐等,还有面条、苹果、萝卜等。让杨杰难忘的,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从家里抱来两颗白菜,表示“听说了厨房的事,这些白菜可以给有需要的人用”。
如今,爱心厨房已经成为病患家庭的重要支撑。潘贵芳和杨杰表示,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没人来使用厨房,就是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而北京的“小白春天抗癌厨房”也希望通过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爱心厨房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们不仅提供了一个烹饪的空间,更是承载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展现了人间烟火气中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