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和大名县师德师风建设展现新动向
贵州省和大名县师德师风建设展现新动向
贵州省和大名县近期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展示了两地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贵州省:构建系统性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贵州省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省教育厅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全面加强省域师德师风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贵州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党的领导
贵州省结合实际,提出实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首要原则在于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依法治教、依法执教,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始终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并着眼于组织力提升,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健全评价制度
贵州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教师日常言行的规范和惩处。在政策制度层面,建立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度体系。2020年,贵州省教育厅分别印发《贵州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贵州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分别针对高校、中小学和学前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在惩处细则、惩处权限和程序方面进行明确。在学校建设层面,师德师风建设也可以形成自上而下的建设制度。如形成“学校—院系(教研室)—班级—教师个人”四级联动建设制度。
加强案例引领
为推动省域教师队伍师德内驱力的建设,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出台了《贵州省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是积极挖掘师德师风先进人物和事迹,遴选一批拥有坚定教育信念、满怀教育理想、执着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以及一批有创新、有实效的优秀工作案例。二是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充分尊重教师在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中的“话语权”,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参加重要节庆日活动,保障荣誉获得者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三是组织教师中的“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开展师德宣讲,讲好师德故事,开展以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为素材的摄影、绘画、书法以及微电影等文艺作品创作活动,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平台全方位弘扬、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聚焦“三大战略”
2018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用两个五年时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特此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划和“双一流”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一方面,贵州省采取优质资源区域辐射的方式带动各区县教师教育发展,以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新时代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根本落脚点,将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将师德建设作为着力核心,持续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启动首批乡村教育家、乡村名师的遴选建设和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改革等工作,以实施“特岗计划”为主渠道,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另一方面,加大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教育名师引进工程,推进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聚集高地,走出一条以大数据产业为支撑、生态优美为底色的大开发之路。
大名县:专题学习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大名县积极响应河北省教育厅号召,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 集中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与《加强全省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两个文件精神。
- 通过专题学习会议、大讨论和撰写学习感悟心得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师德师范。
通过此次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师德师范,全县教师将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内化于心,践悟于行,为推动我县教育高质量持续提升贡献力量。
贵州省和大名县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这些新动向,不仅展示了两地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决心和努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相信两地的教育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