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灶面名称揭秘:皇帝、绣娘与灶头师傅的百年传奇
奥灶面名称揭秘:皇帝、绣娘与灶头师傅的百年传奇
奥灶面,作为江苏省昆山市的传统面食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闻名遐迩,而关于它为什么叫 “奥灶面”,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与乾隆皇帝有关。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景后腹中饥饿,便来到一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皇帝品尝后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太监似懂非懂,无奈之下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 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庄小面店就有了 “奥灶面” 的美称。这一说法给奥灶面增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也让人们在品尝这碗面时,多了一份对历史故事的遐想。
另一种说法则更具民间色彩。奥灶馆的前身是昆山的 “天香馆”,因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绣娘陈秀英经营,易名 “颜复兴”。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也不太好,因此她的面馆虽然小且环境一般,但她擅长精细小吃烹调,做出的面味道很好,所以顾客盈门,名声四扬。然而,这却遭到了同行的嫉妒,他们将其经营的红油面蔑称为 “鏖糟面”,在昆山土语中,“鏖糟” 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后来,便取 “鏖糟面” 的谐音命名为 “奥灶面”。这个说法虽然没有皇帝御赐之名那么高贵,但却更贴近百姓的生活,也体现了奥灶面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经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奥灶” 二字体现了这碗面的独特之处在于灶头的奥秘。奥灶面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在灶头上的功夫更是关键。其汤面的特色在于汤底的熬制,需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等,配以猪皮、螺蛳、河蚌、鳝骨等水乡特有食材,经反复调制而成。这种独特的熬制方法和对火候的精准把握,使得奥灶面的汤底味道鲜美异常,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灶头的功夫,所以得名 “奥灶面”,取 “奥妙在灶头” 之意。
无论哪种说法,奥灶面都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昆山的一张美食名片。如今,人们品尝奥灶面,不仅是为了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为了感受那份传承百年的历史韵味和独特的江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