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喵趣横生——观复猫钻进古画游雅集:簪花仕女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喵趣横生——观复猫钻进古画游雅集:簪花仕女图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60458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仕女画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散步、戏犬、拈花、赏鹤等生活场景。这幅画不仅展现了唐代女性的优雅气质和生活情趣,还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幅名画,并通过观复猫的演绎,让这幅千年古画焕发出新的生机。

受开放包容与奢华大气的社会环境影响,唐代的仕女画别具一格。此时期的仕女画逐渐打破之前封建礼教的束缚,带有说教意味的烈女节妇形象渐渐被展现现实生活的贵族妇女形象取代。

画家周肪,享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的美誉。《簪花仕女图》是其仕女画创作中的经典---春夏时节,牡丹花开,庭院幽静深远,五位盛装贵妇以及一位执扇待女依次出场,散步,戏犬,拈花,赏鹤,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周坊 辽宁省博物馆藏

《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绢本设色,横182 厘米,纵46.4厘米。

徐徐展开画卷,第一段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位贵妇正在戏犬。她身材婀娜多姿,穿着红色的长裙,薄纱外衫,肌肤的质感若隐若现,看起来雍容华贵;头上高大乌黑的发髻插着金钗、花叶步摇和一朵盛放的牡丹,面庞圆润,眉眼含情。只见她右手轻挑披帛,左手握着拂尘,身体微微倾侧,逗玩着一只向她奔跑而来的小狗。

旁边另一位贵妇的高大发髻上同样插有金步摇和折枝花卉,妆容精致、身材饱满。她穿着朱红色团花裹胸长裙,身披白色纱质外衫,肩搭鸾鸟纹紫色披帛,正面向戏犬的贵妇,二人形成有趣的呼应。

画面上陪同两位贵妇游戏的这种小狗,古时称“拂菻犬”,据《旧唐书•高昌传》载:“(高昌王)又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拂菻国古时称大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东罗马帝国。

关于拂菻犬最有名的故事当属一次“搅局”事件:话说有一天,唐明皇与亲王下棋,眼看就要输了。杨贵妃见状,放出怀中“康国猧子”,搅乱了棋局,避免皇帝尴尬。这一举动令唐明皇龙颜大悦,这便是著名的“康猧乱局”典故。

猧,指小狗。学界专家认为拂菻犬就是康国猧子,可见在唐明皇时期,拂菻犬便已是宫廷有名的宠物。

画面中心的一位贵妇,发髻上簪着一朵荷花,身穿红色齐胸长裙,外披带有白色花纹的轻衫,紫红色花卉纹披帛,手拈花枝、闲适安逸。贵妇右侧随待一名双髻待女,身着红色裙衫,手执牡丹纹长扇,姿态和顺。依照中国古画中“主大仆小”的原则,待女比前方的贵好小了两圈,二人显现出截然不同的身份对比。贵妇左侧,则有一只丹顶鹤正在悠闲地散步,看上去华丽而优雅。

画卷再往右是一位站在远处的贵妇,看上去十分娇小,但衣着服饰却异常华丽,发髻上同样插满钗环步摇和硕大的花团,颈间戴着金项圈,身着朱红色披风,内穿团花长裙,外披饰有红花的白色披帛,双手合拢,神情平和。

画作最后是一片盛开的辛夷花,旁边的贵妇娉婷而立,体态丰腴,红色的长裙上布满团花纹饰,宽大的轻衫外披于肩,臂上搭着仙鹤纹披帛。她手拈一只蝴蝶,上身微转,低头注视着旁边的小狗和缓步而来的白鹤。回首之间,展现着唐朝女子的娴雅优美、丰腴妖娆。

画中的几名女子几乎都内穿齐胸长裙、身披轻纱衣衫、外搭精致披帛。这样繁复华丽的装扮在唐代非常有代表性。

唐代衣裙的款式,从初唐到盛唐有一个从窄小到宽松的演变过程。仕女们穿的裙子皆为半露胸款式,这样的衣裙装束足以反映出盛唐时期开放奢靡的社会风尚,让我们看到唐代妇女身上洋溢着的自信之美。

画面中几位女子的眉毛看上去很特别,她们将原本的眉毛剃去,画成一对倒八字形的蝶翅小眉。中国古代女子化妆时很少修饰眼妆,却十分重视对眉形的修饰,各种文献中对眉毛的妆饰手法、形状、颜色记载非常多。“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粉黛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自恃美丽的虢国夫人不施粉黛,却也要画好眉毛,足见画眉在唐代的重要地位。

唐代眉妆样式众多,各领风骚,比如细长像蚕蛾触须的称为“蛾眉”,宽阔的称为“广眉”。宋人陶穀在《清异录》里总结说:“五代宫中画开元御爱眉、小山眉、五岳眉、垂珠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烟眉。”可以看到五代时期还在延续着盛唐的眉形,然而被记录下来的仅为冰山一角。

古时女子画眉,通常先将自己原有的眉毛剃掉,然后用画眉专用青黑色颜料来描画,名为“黛眉”。


观复猫钻进古画游雅集版《簪花仕女图》

追赶流行的小心机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在贵气逼人的大唐盛世,女子头上戴一朵大牡丹花也算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趋势。高髻簪花、晕淡眉目、丰腴体态、服饰华美,如此一幅大唐盛世下的贵妇图,观复猫又应该如何演绎呢?必须要足够大气,足够美丽!

最先出场的是苏三三,她正眉眼含笑地逗着脚边的小狗;旁边的黄枪枪也流露出对小狗的喜爱,一看就是生活安逸又富有情趣。画面中央是观复猫中最具贵妃做派的杨玉环,身后跟着黄小仙演绎的文静秀美的执扇官女。再往左侧是正在赏鹤的谢鸳鸯,她专心致志又略带矜持。压轴出场的小公主云朵朵手持铜镜,对镜簪花,浓妆华服,足以勾起人们对大唐盛世的向往。

“丽质天生难自捐,承欢侍宴酒为年。六官粉黛三千众,三千宠爱一身专。”大唐盛世下的美人们,由内而外的自信无疑是她们最大的魅力。她们相信自己最美,便不必对谁卑躬屈膝。说来也巧,刚好喵星人不也是这样的吗?观复猫版的《簪花仕女图》,算是画对了!


人物瑞兽纹铜镜 西汉 观复博物馆藏

在玻璃镜没有发明前,古人梳妆打扮靠的是铜镜。铜镜照容的正面要不时打磨,才能保持光洁明亮,而镜子背面常铸有纹饰。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铜镜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它没有现代用的玻璃镜清晰,所以照铜镜最好要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因此《木兰辞》中写“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云朵朵手中执铜镜,以菱花为外形,共计八角,青铜铸造。镜背嵌黄金,中间铸造一只伏坐瑞兽,四周环绕体形稍小的瑞兽飞鸟,姿态各异,其间饰以缠枝花卉图案,花枝弯曲多姿。做工精致,造型考究,为当时的精品。


银鎏金镂空交结花卉纹双片发簪 唐代 观复博物馆藏

簪是由“笄”发展而来的,单股,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或将冠发连接在一起的首饰。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以戴簪子。女子用簪,保持发髻不散,但更多是起到装饰作用。男子用簪,主要是维系发冠避免掉落。大家耳熟能详的《春望》一诗里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说的就是男子用簪。

杨玉环头上插戴的这支银鎏金发簪来自唐代,簪身细长扁平,簪尾处收窄,便于插入发髻。簪头处以镂空手法表现花卉纹,花瓣叠压,如编织花结般充满韵律感,细节十分饱满。簪头为双片,动则微颤有声,充满生活趣味。

披帛为古代服饰一种,通常以长条形轻薄纱罗制成,带有纹样,披搭在肩臂之间。隋唐时期的女服常用披帛,走路时飘逸摆动,优美好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