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庭坚认为,自己草书仅次于张旭、怀素,后人却批评他“败坏风气”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1: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庭坚认为,自己草书仅次于张旭、怀素,后人却批评他“败坏风气”

草书这种字体想写好是不容易的。真正的草书是在情感和笔法的完美融合下,创作出来的一种笔法、结字、章法均有法可循的作品,将严谨的法度藏于内部,通过笔画的流畅和节奏,给人以直观的美。这无疑是要求作者必须有深厚的功力、精熟的运笔,而且写的时候还得抛除杂念,保证行气的贯通。


黄庭坚《诸上座帖》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能满足这么多要求的书法家本身也没几个,因此书法史上的经典草书也远比行书、楷书少。自古以来,超一流的草书大师无非张芝、二王、张旭、怀素、徐渭寥寥几个人而已。“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他对自己的草书水平颇为自信,也认为自己悟出了“草法奥秘”,能跟“颠张狂素”并列。


王羲之《十七帖》

他直言:“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即使是苏轼,也只是能悟到精髓,但写起来就逊色不少,至于其他人,就是“庸碌之辈”了。


《十七帖》

黄庭坚认为,草书之妙不在于笔画要连绵不绝,也不在于是否善用圆笔,而是能将蝌蚪文、篆、隶笔法与草书用笔融通。虽然他说得很有道理,但还是得到了后人的尖锐批评,元代鲜于枢毫不客气地说:“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


张旭《李青莲序》

鲜于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是元代“复古主义”的先锋,他认为的“正统草书”应是按照魏晋时期用笔创作而成。魏晋草书用笔灵巧连贯,笔画牵丝引带、一气呵成,通过转笔、翻笔写成的草书很少会有明显的断裂之处,气脉无半分迟滞。所以出现了“一笔书”处理。


怀素《自叙帖》

如果大家欣赏张芝、“二王”作品就会发现,通篇极为潇洒纵逸,这是因为此时的草书作品,往往是在隶书、章草笔意上就传承而来,讲究的是转笔衔接,而非提按顿挫。而唐代以来的草书,逐渐建立在楷法基础上。提按顿挫、转折留驻的处理,使得草书线条的连贯性的大大降低。


鲜于枢《石鼓歌》

我们看黄庭坚的草书作品,会发现他明显放缓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也放弃了笔画间的连续性,以跳荡的用笔、夸张的笔画拉长,使得间架、章法四面开张、左右摆布,整体风格既不是魏晋的纵逸潇洒,也不是唐草的奔放恣肆,而是狂怪险奇。


《石鼓歌》

所以说,得不到“复古大师”鲜于枢的认可,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芝《冠军帖》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