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安古城墙:千年城门的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3: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安古城墙:千年城门的秘密

西安古城墙,这座历经600余年沧桑的宏伟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它不仅是一道防御工事,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每一座城门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传奇。

01

永宁门:千年古都的迎宾之门

永宁门,又称南门,是西安城墙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城门。始建于隋初,历经唐、明两代的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巍然屹立。永宁门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永宁门规格为6+1式门洞。

走进永宁门,仿佛穿越回古代,城楼、箭楼、闸楼三重门楼依次排列,气势恢宏。城楼高32米,是全城的制高点,登上城楼,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箭楼则是一座防御工事,设有箭窗,用于射击敌人。闸楼则位于最外侧,是城门的最后一道防线。

02

朱雀门:皇家庆典的礼仪之门

朱雀门原本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开皇九年(589年),隋帝国统一天下,隋文帝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朱雀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1986年开通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朱雀门规格为4门洞。

如今的朱雀门,已成为西安城墙的重要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遗址博物馆,了解唐朝的辉煌历史。站在城墙上,还能远眺大雁塔,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03

含光门:丝绸之路的起点之门

含光门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皇城的城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开掘的唐城墙遗址。它见证了西安城墙1400年意义非凡的历史,并把明代西安城墙朝前推了600多年,颠覆了不少人以前对西安城墙的肤浅认识。

从唐含光门遗址来看,其夯土保存达8米以上,也就是说,隋唐的含光门门洞,最起码身高8米。三个门道的尺寸清晰,东、西两门道的宽度均5.3米,中间门道宽度为5.5米,含光门进深处长度为19.6米。考古证明,含光门内两侧都有砌砖,有过梁式门道,老百姓叫城门洞,门上有门楼。唐代的城门楼建筑体量都很大,比现在西安城墙上的箭楼要大很多,通过考古发掘,揭示了含光门昔日三个城门洞的交通用途。中门洞作为权贵门道,利用率低,所以几乎没有维修过,基本上保留着大唐初期砌门的材料与形制,大气精致;东、西门洞主要通行车马行人,使用率高,经过多次维修,基本上保留着晚唐时期粗糙的砖砌形制。每个门道砌砖上都抹有白灰墙皮。门洞道路上车辙尚在。每个门洞中部的石质门槛也都存留着。门洞过梁和门楼的柱础等也保存完好。

在唐代,含光门是一个无人不知的地方。含光门内连接着含光门大街,大街向北直通皇帝所在的宫城。含光门内的东北角,也就是含光门大街的东边,就是鸿胪寺和鸿胪客馆,鸿胪寺是当时专门负责管理外交、民族事务的机构,鸿胪客馆则有些相当于今天的国宾馆,唐代所有的外事接待活动都要经过含光门街。含光门内的西北边,是隋唐长安的社稷坛。社稷坛也称大社、太社、是帝王亲祭土神与谷神的祭坛所在,是王朝政权的标志和代称。如此归纳之,含光门应为外交之门、礼仪之门。含光门向北的含光门大街两侧又分列有许多行政机构,鸿胪寺、太史监、司农寺等,所以含光门又是办理行政的必经之门。隋唐含光门与西市不远,仅隔一条半街。当年各国的官员、丝绸客商就是通过含光门,进入西市,然后再西行到达中亚和西亚。可以说,含光门是唐代丝绸之路在长安城的重要起点之一。

含光门自然有它的盛衰历史,到了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含光门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

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现在已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并建立唐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给你一种旧貌换新颜,再现历史风貌的全新感觉。

含光门外建成一座宽阔的跨河广场。广场南面竖着三面铜镜,铜镜是按文物原件放大仿制的。南侧镜面叫“海马飞天葡萄镜”,西北角镜面叫“月宫镜”,东北角镜面叫“双龙镜”。铜镜的底座石头侧面,镌刻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立此铜镜。我想,除过美化装点环境,烘托历史气氛外,无非是以铜镜含光敛影的特性,对含光门寓意的一种诠释。唐代刘禹锡诗中有:“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郭子仪:“肃勺群慝,含光远方”;宋之问有:“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李颀有:“含光待明发。”另外,铜镜亦有避邪纳吉,光鉴四方的功能,竖三面铜镜也有对应含光门之意。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唐代城墙的夯土结构、门道、门楼等遗迹,让游客得以一窥唐朝的辉煌。而含光门外的广场上,三面仿制的铜镜矗立,象征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历史智慧。

04

安定门:西部边疆的守护之门

安定门,俗称西门,是西安城墙最南边的城门。它原本是唐皇城西面的中门,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三道城墙,城楼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门楼下均有拱卷式门洞,洞高宽为6米。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平时是出入通道,战时是防守要地。城楼北侧有日本天皇访问西安时所建观望台一座,供游客参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门箭楼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安定门规格为6+1式门洞。

安定门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关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站在城楼上,可以想象古代商队进出城门的繁忙景象。如今,安定门已成为西安城墙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05

玉祥门:革命历史的见证之门

玉祥门又叫小西门,在今莲湖路西端。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修建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由此率部入城的历

玉祥门是西安城墙较晚开辟的一座城门,始建于1928年,以纪念冯玉祥将军率部解西安之围的历史功绩。城门内为莲湖路,城门外为环城西路。玉祥门的建立,不仅便利了市民出行,也承载着西安人民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06

城墙新生:科技守护历史

近年来,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迈入了科技时代。2023年,西安城墙建立了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管理等功能。护城河通过智能小船进行水质监测,保持清洁。科技的应用不仅优化了现场管理和调度,还为城墙的永续保存和数字资产利用奠定了基础。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每一座城门背后的故事,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沧桑。如今,古城墙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让世界感受中国历史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