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鲜于璜碑》:汉隶方笔的瑰宝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4: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鲜于璜碑》:汉隶方笔的瑰宝

1972年,一块沉睡地下1800余年的石碑在天津武清兰城遗址重见天日。这便是《鲜于璜碑》,一块被誉为汉隶方笔瑰宝的珍贵碑刻。它不仅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震撼人心,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比著名的《张迁碑》还要早21年。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1~83厘米,厚12厘米。碑额阳刻篆书“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文隶书,两面刻,共有827字。其中碑阳16行,每行35字,记叙鲜于璜的生平;碑阴15行,每行25字,所刻为长篇四言韵语,内容与碑阳大同小异,文尾详列鲜于璜的家族世系。

01

方笔雄强,汉隶之瑰宝

《鲜于璜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书法艺术。它以方笔取势,线条厚重,结字多变,整体风格古朴雄强、方正丰腴。方笔的运用是其最大特色,每一笔画都显得刚劲有力,棱角分明,充分展现了汉隶的成熟风貌。

与同时期的《张迁碑》相比,《鲜于璜碑》在书法风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以方笔为主,线条厚重,结字多变,整体风格古朴雄强、方正丰腴。但《鲜于璜碑》的线条更显老辣结实,内涵丰富,一点画都是情感表现的载体。正如书法界所评价的那样,它与《张迁碑》并称汉隶方笔的双璧,各具风采。

02

补史之缺,印证民族交往

《鲜于璜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书法艺术上,更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碑文详细记载了鲜于璜的生平功绩及其家族世系,补充了《后汉书》记载的空缺,为我们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鲜于璜,字伯谦,其先祖出于殷箕子之苗裔。他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碑文特别提到他在永初年间(107-113年)抵御北方乌桓等少数民族入侵的事迹,这与《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的记载相互印证,为我们研究东汉政府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03

家族世系,补史之缺

碑文还详细记载了鲜于璜的家族世系,涉及其整个家族的12人,除了他的三个孙子没有记载官职以外,其他人员都为汉代的官吏。这对于《后汉书》中没有鲜于璜传是一个重要的史料补充。

《鲜于璜碑》的出土,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东汉时期的书法艺术成就,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以其独特的方笔书法和珍贵的史料价值,成为研究汉代社会风貌和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作为汉隶方笔的代表作,它与《张迁碑》并称双璧,共同见证了汉代书法艺术的辉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