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必知12要点,履行过程9大关键
合同签订必知12要点,履行过程9大关键
在商业和个人事务中,签订合同是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的重要步骤。然而,合同不仅是一份简单的文件,它还承载着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了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避免潜在的法律纠纷,签订合同时必须格外谨慎。
签合同时的12个注意事项
合同各方名称的准确性:合同首尾部各方名称应为全称,并应与其在国家机关登记的名称相一致,做到首尾一致、证照与合同标注一致。
签章主体的合法性:合同签章应由具备对外签署合同的主体签章,内部机构、项目部、公司内部人员不具有签署合同的主体资格。
合同文本的审查:要注意审查拟签合同各份是否为同一文本,有无修改或添加,防止被掉包。
避免空白项:签署合同时应避免无空白未填项,如格式合同有不要需填写的应划“/”或标注“空白”字样。
修改处的规范:如有修改,修改处签约主体是单位的应由单位盖章、签约主体是个人的应该由其捺印。
签名方式的严谨:个人签名原则上应当面签署,单位应由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并加盖公章。合同如果是多页,除署名处盖章外还应加盖骑缝章。
合同签署人的身份验证:对合同签署人应审查其身份证件及授权委托书并收存。
合同签署信息的完整性:合同签署时间、签署地点应填写完整。在履行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联系人、签收人、结算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也应在合同中写明或进行书面确认。
对合同相对方的尽职调查:包括合同相对方的主体信息、资质条件等,确保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都应详尽无遗,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以减少执行过程中的误解和争议。
法律合规性:合同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定金与保证金的规范:如果要求对方交付定金或保证金,应明确其法律性质,并注明“定金”或“保证金”字样,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9个关键点
合同条款的清晰理解和准确执行:企业和客户之间订立的合同如果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形,即为受法律保护的有效合同,双方有义务严格遵循约定,全面履行合同。
经济形势变化的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导致货物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建议不要轻易选择主动违约、解除合同或者提起诉讼等方式解决,与对方平等协商、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更加有利于减少损失。
付款方式的确定:在确定付款方式时,无论是付款方还是收款方,除了金额较小的交易外,请尽量通过银行结算,现金结算涉及经办人签收,签收效力上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货物的及时验收:购进货物是企业经营的日常业务,请注意及时验收,发现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请务必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尽快以书面方式向对方明确提出异议。
商业秘密的保护:在磋商、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交易伙伴的商业信息甚至是商业秘密,在磋商、履行合同乃至履行完毕后请务必不要泄露或者使用这些信息,否则可能承担相应责任。
合同中止与解除的条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或者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的,可以及时通知对方中止履行依照合同约定应当先履行的义务,等待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可以解除合同。不可直接解除合同或拒绝履行,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诉讼时效的注意:客户拖欠货款现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时有发生,请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为了保护权利不至于因为时间流逝而丧失,可以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前以向对方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等可以证明主张权利的有效方式进行处理。
内部管理的强化: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以监督和确保合同条款得到妥善执行。实施严格的流程监控机制,跟踪合同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技术与系统的支持:企业应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如通过CRM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更好地跟踪合同履行情况、管理客户信息以及分析合同履行数据。
相关案例
合同签订相关案例
- 劳动者合同内容不明确导致纠纷
案例描述:张某应聘离家很近的一个连锁超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公司将其调到远郊连锁店工作,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合同上只写了张某要在某城市工作,未明确具体工作地点,导致败诉。赵某应聘某汽车厂担任总装调试工,后来被调到非技术低薪岗位,合同上写的是担任“操作工”,没有明确具体工作性质,也导致争议败诉。
案例启示: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工作内容和具体地点,避免模糊表述导致纠纷。
- 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导致纠纷
案例描述:小李到一家私企工作,合同上工资是每月一千多元,但老板承诺他每月能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工作几个月后,小李拿到的还是每月一千多元,因此产生纠纷。
案例启示:劳动报酬应明确约定在合同中,避免口头承诺带来的风险。
- 空白合同导致无效
案例描述:一些企业为应付检查,拿出空白合同让劳动者签名、按手印,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这类合同无效。
案例启示:不要签订空白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完整、明确。
合同履行相关案例
- 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的区分
案例描述:甲公司未取得商铺预售许可证,便与李某签订了《商铺认购书》。认购书约定李某支付认购金即可取得商铺优先认购权,商铺正式认购时甲公司应优先通知李某选购。双方还约定了认购面积和房价,但对楼号、房型未作约定。甲公司取得预售许可后,未通知李某前来认购,将商铺售罄。李某要求甲公司与其签订商铺买卖合同,但甲公司未履行通知义务,构成预约合同的根本违约。
案例启示:签订合同时应区分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与签订正式交易合同的条件和期限。
- 贷款合同与买卖合同的独立性
案例描述:张先生购买商品房,总价款为50万,合同签订后即付10万,其余通过银行贷款。楼盘开工时间一延再延,无法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交付。张先生想退房,与开发商协商未果,遂停止每月向银行还贷。但张先生与银行所签订的贷款合同是有效的,停止还贷构成违约。
案例启示:买房人与卖房人的买卖合同关系和买房人与银行的资金借贷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不能混淆。
- 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
案例描述:A公司与B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购买价值100万元的电脑设备。合同签订后,B公司因欠数家银行贷款,办公场所、库存商品、银行账户相继被人民法院查封、冻结,无法履行与A公司的合同。A公司决定拒付预付款,解除合同,B公司提出A公司拒付预付款,违约在先,应承担违约责任。但根据合同法,A公司享有先履行抗辩权,可以暂停支付预付款并通知B公司,在B公司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时,解除合同。
案例启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一方出现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时,另一方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加工承揽合同的履行地争议
案例描述:某实业有限公司与某化工设备厂签订了一份加工定做合同书,约定化工设备厂设计、制造、组装年产4万吨硫磺制酸工程设备。双方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合同的履行地,后来发生争议,两地法院因该案管辖权发生争议。
案例启示: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合同的履行地,避免管辖权争议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