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雅事与二十四趣事:古人生活美学全览
中国古代十大雅事与二十四趣事:古人生活美学全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人创造了无数美好的事物,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这其中,有十大雅事和二十四趣事最为人所称道。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的生活美学,也反映了他们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十大雅事
焚香:一缕香烟,可静人心神,助思助兴。古人常在书斋、琴房中焚香,营造宁静的氛围。
品茗:茶道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独特文化,通过沏茶、品茶,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听雨:雨声淅淅沥沥,犹如天籁之音。古人在屋檐下听雨,感受大自然的韵律与诗意。
赏雪:雪景素雅,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古人在雪中漫步,欣赏雪落枝头的意境。
围棋:围棋是一种高雅智力游戏,考验玩家的策略与智慧。古人常在园林中对弈,乐在其中
书法: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笔墨传达作者的情感与境界。
绘画:古人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理解,展现了丰富的美学境界。
弹琴:古琴是中国古代乐器之王,音色深沉、悠远。古人抚琴一曲,抒发内心情感。
吟诗:诗词是古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通过诗词吟诵,传承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对弈:对弈是种高雅的智力游戏,可以锻炼思维陶冶性情。古人常与好友对弈以乐在其中
焚香: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如果世界过于喧嚣,让人静下来的方法也有许多种。有人觉得走进山林听山间风过就能安静下来,有人觉得独饮一壶茶也能让人身心安静。而有人则喜欢焚一缕馨香,在呼吸间抚平心中的烦乱,当下便拥有内心的宁静。
苏轼的大弟子黄庭坚就是一个「香癖」,他说:香可净气。闲来无事,最爱找个精致的小铜炉,在香几燃起一炷香,闭目静坐。无论是官场归来急需去浊存清,还是提笔作诗期待灵感涌现,或是独处需要六根清净,一抹香气,足矣。品香未必要焚,今人可以带香包,喷香水,但焚香带来的缥缈意境,总是能让人心甘放下俗务,坐定,沉浸,一心一意超然物外。
抚琴:若心自适,无弦亦可
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明代李贽续而言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当下的生活中,尚能抚琴一曲,乃是最为快乐之事。
魏晋大琴家嵇康在《养生论》中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就是所谓「心静自然凉」,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陶渊明不会弹琴,也要长年在家中放一把无弦琴,每逢酒酣意适,轻轻抚摸,无声胜有声,也不失为一种寄托。
对弈: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用下棋来消遣娱乐,他们同时也锻炼了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所以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笠翁《闲情偶寄》有云:「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
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
品茗:淡中有味,点茶三昧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是以茶解渴清心,还是以茶明性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能否得道,全凭悟性。苏东坡曾赋诗一首「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三昧」,来自梵语samadhi,意思是止息杂念,心神平静。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是禅,也是人生况味。
酌酒: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是酌酒的浪漫。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之间,他们或袒胸露臂,或醉意朦胧,魏晋名士们洒笑山林,旷达萧散。他们饮的不止是酒,而是乱世中,那一种不受拘束。
听雨:卧眠听雨,一梦浮生
从小读古人写雨的诗,有句很有意思: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雨天最惬意的时候,就是躺在家中床上听雨。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潮湿的青苔,意识仿佛化成。一个人骨子里浪不浪漫,要看他怎么看待下雨天。
清代生活家张潮就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常人眼中恼人的雨天,被他说得像一幅画。拢一手雨珠,珍藏在心间,岁月染霜,情怀不老;折一串水帘,挂在窗棂外,容颜老去,心依然。
莳花:侍花如侣,读花如人
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莳花即栽花。花非花而胜似伴侣,乃爱花者至高浪漫。清代名士朱锡绶曾以花卉喻女子:菊,才女之善文章者也;荼蘼,善谈禅者也;芍药,名土之妇也;莲,名士之女也,惟兰为绝代美人……
宋代诗人林和靖,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地道「花痴」。他长住山上,终身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读书: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古语有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闲人读闲书,可堪比上界真人,仙福无边矣。
故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古人早已看透人生之大道,将清心涵养视作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古人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以前虽明字义,但践行的少,视如不见。后历经世事磨练,终信之不疑,以读书为第一乐事。
候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有诗人说: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千古名篇。
顽童李白,传说干过醉酒江中捞月的傻事,但面对月亮这位知己,更多也展示了自己深沉善感的一面:花间一人独酌,便把酒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间的速度决定了人们生活的格调与速度,那份闲情和雅致已离我们而去。喧闹的都市迫切需要一些清雅来装扮,我们何妨静下心来,学一学古人焚香试茶候月临帖。
寻幽: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
试着想象一个清晨,漫步到古老的寺院外,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明净的山光,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大自然永远拥有的,都是顺理成章的自由。比起喋喋不休的红尘,它的博大无言总能安抚人心。摒弃红尘,与大自然一同静默,这是寻幽的浪漫
二十四趣事
游山玩水:古人热爱自然,喜好游览名山大川,欣赏美景,陶冶性情。
访友探亲:古人重视亲情、友情,常与亲朋好友相聚,共叙情怀。
赏花:古人喜爱赏花,通过欣赏花卉的美丽,感悟生命的美好。
望月: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在月下思念亲人、友人,寄托情怀。
钓鱼:垂钓是一种休闲活动,可以培养耐心,陶冶性情。
狩猎:古人喜好狩猎,通过狩猎活动,体验自然,释放压力。
弈棋:对弈是一种考验智慧与策略的游戏,古人常在棋局中寻找乐趣。
品酒:酒文化在中国古代颇为盛行,古人通过品酒,享受人生之乐。
莳花:莳花是一种园艺活动,通过种植花草,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寻幽:古人喜好寻访幽静之地,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
读书:古人重视教育,通过读书汲取知识,提升修养。
抚琴:古琴是古人喜爱的乐器之一,通过抚琴,抒发内心情感。
观戏:古人喜欢观看戏曲、杂耍等表演,感受艺术的魅力。
作画:古人通过绘画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展现了丰富的美学境界。
题诗:古人喜欢在游览胜地时题诗,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情怀。
论道:古人喜好谈论哲学、人生,通过交流,探寻生命的意义。
对联:对对联是古人喜好的一种文字游戏,可以锻炼思维,提升文学素养。
捶丸:捶丸是一种古代球类游戏,类似于现代的高尔夫,古人在捶丸中寻找乐趣。
投壶:投壶是一种古代礼仪游戏,通过投掷箭矢入壶,展现技艺与风度。
射覆:射覆是一种古代的猜谜游戏,通过猜测覆盖之物,锻炼思维与推理能力。
藏钩:藏钩是一种古代的猜拳游戏,通过隐藏手指,考验玩家的反应与智慧。
叶子戏:叶子戏是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通过打牌,增进友谊,娱乐生活。
斗草:斗草是一种古代儿童游戏,通过比赛谁采摘的花草种类多,培养自然的热爱。
簪花:簪花是一种古代的风俗,尤其在节日或喜庆场合,人们会将鲜花插在头上或衣服上,寓意吉祥、喜庆。古人在簪花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人的十大雅事和二十四趣事,展现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虽然时代变迁,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传统活动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并从中汲取生活的养分,滋养我们的心灵。
古人有“十雅”,不管你过得好不好,十件小事总会被他们拿出来消遣一二。也正是如此,人们有了浮生偷闲的时刻,有自己不为外人道的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