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选58花生种植技术:智能套种与精准施肥助力高产增收
粤选58花生种植技术:智能套种与精准施肥助力高产增收
粤选58花生品种是近年来备受农民青睐的优质花生品种,其高产、抗病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花生种植的首选。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最新的种植技术为粤选58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品种特性
粤选58花生品种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高产性:在适宜的种植条件下,粤选58花生的亩产量可达到500公斤以上,比传统品种增产20%以上。
抗病性:该品种对花生常见的叶斑病、锈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适应性广:粤选58花生适合在多种土壤类型中种植,尤其在沙壤土和轻黏土中表现更佳。
最新种植技术
近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团队研发的两项创新技术——智能甘蔗宽行丛生栽培套种花生技术和花生结荚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粤选58花生的种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智能甘蔗宽行丛生栽培套种花生技术
这一技术通过优化甘蔗和花生的种植模式,实现了两种作物的互利共生。具体来说,甘蔗宽行种植为花生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而花生则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甘蔗的病虫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对此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间作套种模式有望在华南地区新增花生种植面积100万至200万亩。
花生结荚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该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花生测土配方施肥软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花生的营养需求,精确计算出最优施肥方案。这种精准施肥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化肥使用量,还成功解决了花生空果问题,显著提升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高产管理要点
要实现粤选58花生的高产,科学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管理要点:
种子准备
在播种前,应对花生种子进行带壳晾晒,选择晴朗的上午,将种子摊开至10厘米左右的厚度,并每隔1至2小时翻动一次,持续晾晒2至3天。剥壳的最佳时间应在播种前的10至15天。剥壳后,应挑选种仁大、整齐、籽粒饱满、色泽佳且无机械损伤的一级或二级大粒作为种子,淘汰三级小粒。
土壤改良
花生是地上开花而地下结果的作物,且根系发达,需要深厚的土层和良好的土壤结构。因此,应在冬前或早春进行适当的深耕。对于粘重的土壤,可以掺入适量的细沙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对于沙质土壤较厚的地块,应在深耕后,在犁底压入10至15厘米厚的粘土,以形成保水保肥的土层。
施肥管理
花生在生长前期根瘤数量较少,固氮能力有限,而在中后期果针已入土,此时施肥效果不佳。因此,施足基肥对花生的生长至关重要。通常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充足的基肥,以满足整个生长周期的肥料需求。
适时播种
当5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通常比裸地栽培提前约半个月,时间在4月20日至5月5日之间。采用大垄双行播种,穴距保持在16至18厘米,每亩播种8000至10000穴,每穴播2粒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3至4厘米。
田间管理
前期管理:在苗期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根系发展良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促进幼苗早期生长。
中期管理:在花针至结果期,主要任务是控制地上部分的枝叶生长,同时促进地下果针和幼果的发育。
后期管理:在成熟期,重点是荚果的膨大和籽仁的充实。管理上要注重抗旱排涝,防止烂果,同时防治病虫害,保护植株,以确保丰收。
技术应用效果
智能甘蔗宽行丛生栽培套种花生技术和花生结荚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据统计,采用这些新技术的花生种植户,平均每亩可增产15%以上,同时化肥使用量减少20%,真正实现了绿色增产的目标。
随着这些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粤选58花生品种的种植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