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渡荆门送别》:李白笔下的山水与乡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51: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渡荆门送别》:李白笔下的山水与乡愁

在唐代诗坛上,李白以其浪漫主义情怀和豪放不羁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传世佳作。《渡荆门送别》便是这样一首融壮丽景象与细腻情感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描绘了诗人初离蜀地,远赴楚地的壮阔旅程,还巧妙地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让我们一同跟随李白的脚步,穿越时空,感受那份既壮志凌云又温情脉脉的诗意之旅。

诗作原文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开篇点题,情景交融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开篇两句,李白便直接点明了地点和行程。他渡过荆门,来到了楚国之地。这里的“远”字,不仅指地理上的距离,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距离感,即将远离故乡的怅惘。同时,“楚国游”三字,也为全诗奠定了游子的基调。

山水画卷,雄浑壮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是诗中的经典名句,描绘了楚地的山水风光。山峦随着平原的延伸而逐渐消失,江水则奔流入荒原,流向远方。这里的“随”和“入”二字,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动态关系,形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同时,这种广阔无垠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不羁。

月夜云楼,奇幻瑰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幻瑰丽的画面。月亮倒映在江水中,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一面镜子;云朵在江面上空缭绕,仿佛是海上的楼阁。这种奇幻的景象,不仅展现了楚地的独特风光,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思乡之情,绵绵不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最后两句,诗人将情感转向了思乡之情。他仍然眷恋着故乡的水,因为它们一路陪伴着他,送他远行。这里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同时,“万里送行舟”也暗示了诗人即将远离故乡,踏上新的征程。这种离别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全诗的核心情感。

写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的一首诗。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故乡时,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楚地的山水风光,更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

后代评价

明代胡应麟认为此诗的颔联“含情脉脉,有无限惘然神思”,指出了诗中的情感深度。清代沈德潜则称此诗“诗中有画”,强调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评价都体现了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练习题

选择题

下列对《渡荆门送别》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中,“远”字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怅惘之情。

B.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楚地的山水风光,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不羁。

C.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比喻和想象,展现了楚地月夜云楼的奇幻瑰丽。

D.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但对未来充满乐观。

【答案】D

【涉及知识点】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解析步骤】

A项正确,“远”字确实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怅惘之情。

B项正确,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赏析准确地描绘了楚地的山水风光,并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不羁。

C项正确,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赏析准确地指出了诗人运用比喻和想象,展现了楚地月夜云楼的奇幻瑰丽。

D项错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而非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解析题

请分析《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的艺术效果。

【解析】

题目要求分析《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的艺术效果。以下是对该句的详细分析:

首先,“山随平野尽”这句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诗人由山区进入平原时的视野变化。随着船的行进,远处的山脉逐渐消失在平野的尽头,给人一种开阔和辽阔的感觉。这种空间的扩展,不仅为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不羁。

其次,“江入大荒流”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江水的奔腾与广阔。江水不再被山峦所束缚,而是自由地流向无垠的荒野。这里的“大荒”二字,既指地理上的荒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与自由。江水与荒野的交融,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在艺术效果上,“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不羁。这两句诗在构图上运用了“远近法”,将远处的山脉和近处的江水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立体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静态的山脉和动态的江水相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既有静态的沉稳,又有动态的活力。

此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山脉的消失和江水的奔腾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变化和成长,而荒野则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追求。这种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得诗句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蕴和内涵。

综上所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内心的豪情与不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不仅是一首描绘楚地山水风光的佳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象征隐喻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汲取到力量与智慧,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