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增12.5%,专家看好中国资产全球配置价值
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增12.5%,专家看好中国资产全球配置价值
近日,深圳举办的“第十七届HED峰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行业领袖的关注,他们共同探讨了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及其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此次峰会由中国知名财经媒体财视中国主办,汇聚了来自资产管理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会上,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香橙资本总监贾婧博等多位嘉宾深入剖析了中国资产的现状与前景,一致认为中国资产凭借其高成长潜力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标的。此次峰会不仅展示了中国资产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未来的投资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峰会盛况:400位投资精英共聚深圳
第十七届HED峰会于2024年12月12日在深圳隆重举行,由财视中国主办,东吴证券联合主办,中信证券协办。本次峰会以“探索多变市场中的投资机遇与策略”为主题,吸引了超过400位机构投资人、FOF投资人、基金筛选人和基金管理人参与。峰会设置上午主论坛和下午两个分论坛,涵盖全球资产配置、中国投资机遇、智慧投资机会和ESG及碳中和投资机会等热点议题。
财视中国创始人兼CEO朱浩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4年全球市场经历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HED峰会作为行业思想碰撞的平台,旨在为参会者提供前瞻性的宏观经济视角和投资策略建议。
专家观点:中国资产的全球影响力与投资前景
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地缘政治风云骤起,中美架构下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当前市场调整,中央已明确将采取超常规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未来预期政策将坚持“内拓外稳”——维持国内市场稳定,做好应对外部压力准备。在出口方面,李湛认为,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和对外贸易形成压力,但当前中国经济已具备相当韧性。对全球南方市场出口额预期将有所增长,有助于缓解外部压力。在国内市场方面,李湛对行情持乐观估计。预期政策将持续发力,在教育、养老、医疗和大学生就业等民生领域加大支持力度。预期股市整体中枢会逐渐上移。李湛表示,“未来,我们要以国内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经济总量发展直接影响中国资产价值,在强调中国经济“质”的同时,“量”也增长也不容忽视。中美贸易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竞争,中国正在加快科技进步,以引领未来的发展。在资产配置上,魏凤春认为,中国资产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主导产业目前虽尚不明确,但一定与政策导向、大众需求、新兴要素紧密相关。魏凤春强调,“长期看好中国,这是基本的原则。”
中国资产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投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8.7%,达到1773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2024年前8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2.5%,达到7895亿元人民币。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地转向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特别是在清洁能源行业。投资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分布广泛,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
2025年投资前景展望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GDP增长将呈现“倒U”型分布,全年实际GDP同比预计为4.97%。国内逆周期政策将有利于A股市场,全球定价商品缺乏基本面驱动,而国内定价商品受建筑业修复影响将呈上行趋势。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专家建议关注以下领域:
- 成长股: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成长股将受益于降息带来的融资成本降低
- 防御性板块:消费必需品、公用事业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能提供稳定收益
- 大盘蓝筹股:大型蓝筹股公司竞争力强,能更好应对经济环境变化
- 长期债券:利率下降预期下,长期国债、优质公司债表现可能较好
- 房地产:关注品牌好、项目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结语:中国资产的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地位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高盛研究部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几乎翻了一番,从2015年的约20%上升到2020年第四季度的43%。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指数权重上,更体现在国际投资者的实际配置中。展望未来,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有望进一步强化。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新动能的培育,中国资产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