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仇保兴点赞:电动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效果显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8: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仇保兴点赞:电动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效果显著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近日表示,中国密集城市电动车是优选,因其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电动车无尾气排放,大幅减少了碳排放和PM2.5,特别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市区域。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广电动车,以实现更清洁的空气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01

电动车改善空气质量的科学依据

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在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电动车不会排放尾气,因此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人类因呼吸污染空气而导致的疾病风险。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普及有望减少约1.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0.5%左右,虽然看似比例不大,但考虑到交通领域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这一减排量具有重要意义。

02

城市推广电动车的成功案例

在过去一年里,这15个城市的电动化成果令人鼓舞,共计推广了超过43.4万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并建设了44.7万个充电桩。这一数据不仅提前完成了三年试点计划的69%和64%,更是在车网互动、智能网联和换电模式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动力。

在北京,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通过实际运营验证,突破了传统公共交通的局限,彰显了智能网联汽车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与便利性。深圳在车网互动应用上的成果则进一步推进了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高效的互动,优化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并积极拥抱绿色出行。

重庆的换电出租车规模化应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创新性的换电模式,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汽车在出租车行业中的续航焦虑与充电瓶颈。厦门通过智慧低碳港口建设,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管理系统结合,成功降低了港口运营成本与碳排放,为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成都的零碳无尘物流项目同样值得关注,依托于新能源物流车和智能调度系统,推动了物流行业向绿色高效的转型。这些成功的实践,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提供宝贵经验,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03

电动车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

东南亚电动汽车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图为老挝首都万象的一家电动汽车4S店前,一辆中国品牌电动出租车在充电。

德国巴登—符滕堡州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近420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约50%。其中,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约为234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据德国Statista数据平台统计,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营收有望达到7862亿美元,并将在2024—2029年间保持稳定的年复合增长率6.63%。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环保低碳理念越发深入人心,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快速迭代创新,预计2024年全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根据这份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共注册148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中国以超过900万辆电动汽车的注册量明显领先。欧盟以250万辆新注册电动汽车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以150万辆电动汽车位居第三。

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报告表明,从2019年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506%。据国际能源署此前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达1700万辆,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1/5以上。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将增至1000万辆左右,约占中国国内汽车销量的45%;在欧洲和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比预计分别约为1/4和1/9。

2024年麦肯锡针对欧洲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尚未购买电动汽车的购车者中,38%的人表示他们的下一辆汽车将是电动汽车。彭博社的市场分析报告认为,新兴市场的电动汽车需求正在加速增长,将成为2024年电动汽车销售的重要市场,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商用电动汽车全年销量可能出现激增。

标普全球公司发布的报告认为,全球汽车行业正加速电动化转型。未来电动汽车销售增量可观,市场前景广阔。到2030年,新售出的乘用车中电动汽车占比将超过1/4。

世界经济论坛的一篇文章表示,随着电池续航、汽车成本、充电基础设施等问题不断优化解决,全球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迸发。在各国激励措施出台、产业技术迭代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消费者偏好改变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加速扩大。

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报告认为,随着市场竞争和规模化生产促成电动汽车价格逐步下降,电动汽车需求预计会呈现指数级增长。电动汽车是各国正大力推广的一项重要减排措施。电池技术、充电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动汽车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变革性技术的融合,将持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显示,确保公共充电设施的可用性与电动汽车的销售保持同步,对于稳步扩大电动汽车市场至关重要。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全球安装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了40%,快速充电桩的增长速度更快。为了实现各国政府承诺的电动汽车部署目标,预计到2035年充电网络还需要增长6倍。

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10年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电动汽车需求激增将重塑全球汽车业,并显著降低道路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量。相关研究显示,汽车产业连接上下游众多产业链条,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2023年,电动汽车的使用为全球减少了超过2.2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8000万吨。

世界经济论坛的一篇文章表示,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消费者观念改变和新技术进步,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重要转变,其中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中表现突出。未来,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电动汽车产量的一半以上。

据德国《商报》报道,电池和充电技术已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重点,而中国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拥有大量充电技术专利,在专利申请方面的“数量和专有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大学和初创企业组成的密集网络在充电技术专利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这促使德国制造商持续在中国开展合作。宝马、奥迪、大众等车企正通过寻找中国供应商、与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研发新型电动汽车等方式开展合作。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当前产能远不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泰国电动汽车协会副会长素罗·桑尼表示,全球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大势所趋。中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可以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发展新能源产业中受益。”素罗说。

(本文数据来源于德国巴登—符滕堡州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德国Statista数据平台、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国际能源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