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发现2000年前古城遗址,出土秦始皇时期文物
通辽发现2000年前古城遗址,出土秦始皇时期文物
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东南70公里处,静静地矗立着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善宝营子古城。这座古城曾是后汉时期辽西郡六县之一的文城县治所,如今已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遗址之一。
历史的见证者
善宝营子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后汉时期辽西郡六县之一的文城县治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城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出土文物:秦始皇的“声音”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善宝营子古城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了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一块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诏书的残部。这块诏书残部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字迹仍清晰可辨,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块诏书残部的发现,不仅证明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政策在边疆地区的实施,也反映了秦朝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管辖。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秦朝的行政管理和度量衡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古城的现状
如今的善宝营子古城,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城墙的轮廓依然依稀可辨。站在古城遗址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昔日的繁华与辉煌。
古城的城墙主要由黄土夯筑而成,部分地段的城墙仍高达数米。城内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片片废墟和散落的瓦砾。然而,正是这些残垣断壁,诉说着古城曾经的辉煌。
探访古城
探访善宝营子古城,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站在空旷的城址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市集的喧嚣。古城内外,散落着一些陶片和瓦当,这些都是历史的碎片,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这里是一个绝佳的探索之地。可以想象,在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华县城。如今,这一切都已化为尘土,只留下这片沉默的废墟,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
保护与研究
善宝营子古城遗址不仅是通辽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军事防御体系和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要实物资料。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加大了对古城遗址的保护力度,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目前,善宝营子古城遗址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们正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对古城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揭开更多历史之谜。
善宝营子古城,这座承载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虽然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它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