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职业健康问题频发,如何守护“小哥”们的健康?
快递员职业健康问题频发,如何守护“小哥”们的健康?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快递员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穿梭于城市的街头巷尾,将包裹准时送达千家万户。然而,在这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快递员们正面临着不容忽视的职业健康问题。
快递员职业健康现状令人担忧
快递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长时间的户外工作、频繁的弯腰提重物、长时间的久坐,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根据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的调查,快递员是职业健康保护的重点人群之一,面临着肌肉骨骼疾患、职业性噪声聋等多重风险。
以肌肉骨骼疾患为例,这种疾病在快递员群体中较为常见。由于工作性质,快递员需要频繁弯腰、提重物,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腰椎、颈椎劳损。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的专家在一次义诊活动中指出:“快递员的腰椎、脖子劳损比较严重,平时需要注意坐姿。”然而,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许多快递员往往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状况。
除了肌肉骨骼问题,职业性噪声聋也是快递员面临的一大隐患。在快递分拣中心,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常常超过安全标准。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快递员的听力系统可能受到损害。深圳某制造企业的安全员表示:“接触噪声的员工在工作期间都要求必须佩戴防护耳塞,公司有严格的制度进行检查。”然而,对于流动性较大的快递行业来说,这样的防护措施并不普遍。
政策法规为职业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日益严峻的职业健康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快递员的权益保障筑起坚实的防线。
2022年7月起,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7个省份在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开展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这一试点项目旨在推动“新职伤”保险应保尽保,取得了积极进展。据统计,全国职工总数约4.02亿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这一庞大的群体亟需得到充分的保障。
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也为快递员的职业健康提供了新的保障。该办法要求所有快递包裹必须逐户送达收件人家门口,不再只是投递到快递服务站或小区快递柜中。这一变化虽然给快递员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和挑战,但也推动了快递企业更加重视服务质量与安全生产。
改善职业健康的未来之路
要从根本上改善快递员的职业健康状况,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保护政策,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例如,可以借鉴深圳的经验,将快递员纳入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范围,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
其次,快递企业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保证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快递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通过培训让快递员掌握正确的搬抬技巧,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的伤害。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快递员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给予快递员更多的耐心和理解,避免因小失大。同时,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快递员职业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快递员的职业健康问题,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就业空间的持续拓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快递员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让“小快递”真正成为“大民生”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