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考古中国”新发现:绍兴确认越国建筑,开封发现最大北宋城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考古中国”新发现:绍兴确认越国建筑,开封发现最大北宋城门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为推进中国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而设立的重大项目,旨在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2024年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

绍兴稽中遗址:首次确认越国建筑存在

浙江绍兴稽中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是一处战国两汉时期的高等级建筑遗址。此次发掘出土了“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了越国建筑的存在,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遗址中还发现了两汉时期的高等级官署建筑,是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越国原始瓷杯 国家文物局供图


六朝时期砖砌水井 国家文物局供图

此次发掘是在配合当地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行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4年开展。战国时期遗存包括1组大型建筑基址和1眼水井。建筑基址分布在东西长约48米、南北宽约36米的范围内,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基础构筑形式:一是由方形立柱、长方形垫板及垫板下圆木组成;一是由多条圆木横纵间隔叠压的筏状基础。水井为木壁,直径0.82米,经碳十四检测,距今约2500年左右。根据文献记载,推测为越国遗存。


汉代墨书木刺 国家文物局供图

汉代遗存主要为建筑基址、水井、马坑,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确认了4组建筑基址,其中甲组、乙组建筑残存面积约387、317平方米,丙、丁组建筑尚未完全揭露。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以及汉代墨书“如律令礼”文字陶片。

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揭示千年盐业生产历史

江苏盐城市的一系列盐业考古发现,不断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的历史发展脉络。其中,沙井头遗址推测为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地,缪杭、后北团遗址分别被实证为唐代和南宋延续至明清时期的制盐聚落,对研究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对沿海地区盐业的管理,以及不同时期制盐工艺的技术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后北团遗址制盐相关遗迹 国家文物局供图

河南开封景龙门遗址:北宋东京城最大城门遗址

河南开封景龙门遗址是北宋东京城内城北墙中部城门遗址,城门整体结构为一门三道式,由门道、隔墙及两侧墩台构成,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为认识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


北宋晚期楼台建筑西部夯土堆积及包砖 国家文物局供图

江苏淮安城市考古:明清运河沿线市镇发展见证

江苏淮安市的3处考古新发现反映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人地关系演变与河道治理与变迁的历史。其中,庆城门遗址是淮安旧城的西门,完整揭示出主城门、瓮城及排水系统的整体格局;新路遗址是一处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明代街巷类遗址;板闸镇遗址是一处明清时期市镇遗址,为研究大运河漕运、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板闸镇遗址内的一处饭店后厨 国家文物局供图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国家文物局将按照“大考古”工作思路,持续推动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不断加大城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与会专家对4项历史时期城市考古重要成果进行点评。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经济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