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不吃早餐会增加55%肥胖风险,青少年应养成早餐习惯
最新研究:不吃早餐会增加55%肥胖风险,青少年应养成早餐习惯
“早上时间紧,来不及吃早餐”“减肥期间,早餐就省了吧”“不饿,早餐吃不下”……这些理由,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长期不吃早餐,尤其是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吃早餐的情况不容乐观:工作日有18.4%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而到了周末,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9.7%。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正在向青少年群体蔓延。
不吃早餐,小肠会疯狂吸脂?
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不吃早餐可能会改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空腹状态会促使小肠过度吸收脂肪。
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当小鼠在16小时的空腹后进食,脂质在小肠中的吸收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的实验设计模拟了人们不吃早餐的进食习惯,结果发现,不吃早餐的小鼠组中,胆固醇转运关键基因NPC1L1等脂质吸收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导致肠道对胆固醇过度吸收,从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过度吸收脂肪的模式一旦形成,即使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小鼠的脂质吸收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意味着,身体会“记住”这种饥饿状态,进而在下一次进食时优先存储更多脂肪,以备不时之需。这种“记忆效应”使得身体越来越容易储存脂肪,导致血液中的脂肪水平不断上升,最终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长期不吃早餐的六大危害
容易超重肥胖: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吃早餐的人群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上升了55%。对于青少年而言,这种风险更高。一项研究发现,早餐频次为0
2次/周的青少年发生肥胖的风险是35次/周的1.18倍,是6~7次/周的1.32倍。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风险:规律吃早餐能显著降低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研究显示,每天规律吃早餐能让糖尿病风险下降19%,高血压风险下降16%。
危害心血管,增加全因死亡率:长期不吃早餐的人相比于经常吃早餐的人,更容易面临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有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比规律吃早餐的人高出40%,全因死亡的风险则增加了11%。
冠心病风险增高:研究显示,不吃早餐的男性冠心病发生风险较吃早餐的男性升高27%。
影响认知功能:对于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会影响注意力、执行能力、创造力等认知功能。对于成年人,不吃早餐会降低注意力,延长反应时间,减慢信息处理速度。
影响学习能力:研究发现,青少年不吃早餐更容易感到情绪低落,学习表现也会更差,尤其是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科学吃早餐?
规律进餐,饮食有度:建议将早餐作为每天健康生活方式的开始,按时作息,养成三餐规律的习惯。早餐应提供全天总能量的25%
30%,用餐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品种多样,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早餐至少摄入3~5种食物,包括优质碳水、优质蛋白(奶豆、蛋、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和坚果。一个营养早餐的万能公式可以是:优质碳水+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坚果。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均衡的早餐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和学校应重视青少年的早餐习惯,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青少年自身也要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