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需求、自主选择、深度陪伴: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
满足需求、自主选择、深度陪伴: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
“学习内驱力是一种‘推’的力量,要让孩子能够主动地前进,自发地‘推’。”德瑞姆家庭教育专家如是说。这种力量,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那么,如何唤醒这股力量?德瑞姆家庭教育给出了三个关键方法:满足孩子底层需求、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和深度的亲子陪伴。
满足孩子底层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孩子而言,这些需求同样重要。家长需要给孩子无条件的偏爱,相信他、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真正接纳和理解,他们才会放下“厌学”的状态,逐渐恢复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自主感是激发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条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决定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要学到什么程度。当孩子拥有自主权时,学习不再是讨好父母或逃避惩罚的工具,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例如,当全家人一起看电视时,不妨问问孩子:“你想看什么节目?”或者在周末计划时,让孩子选择去哪里玩。这些看似小事的选择,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感。
深度的亲子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是对孩子最深情的告白。通过增加亲子沟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及学会给孩子做加法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增加亲子沟通:定期安排家庭活动,如一起散步、聊天或玩亲子桌游。在交流时,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如“哦……”“原来是这样……”这样的表达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接纳。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优势。有的孩子喜欢慢慢琢磨,有的孩子灵活性强。家长需要耐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鼓励这些闪光点,帮助孩子发挥出最好的性格优势。
学会给孩子做加法:教育孩子应该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好,并且越来越好的过程。当孩子对事物产生好奇时,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满足,一起寻找答案。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在收获满足感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
实践案例:湖里街道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在厦门湖里区湖里街道,通过一系列亲子活动和社区创新实践,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内驱力。街道通过改造公共空间,增加桌游等设施,打造儿童乐享“微空间”。同时,成立“童心议和”儿童议事员发展小组,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治理。此外,街道还与德瑞姆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开展家庭心理健康项目,通过亲子桌游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增强儿童幸福感,增进亲子联系。
正如德瑞姆家庭教育专家所言:“家长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满足孩子底层需求、给予自主选择权和深度的亲子陪伴,家长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帮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更高的参与度、持久性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