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人群警惕带状疱疹来袭
50岁以上人群警惕带状疱疹来袭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典型症状是在身体单侧出现成簇的丘疱疹和水疱,伴有严重的神经痛。这种疾病尤其青睐5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
病毒潜伏,伺机而动
带状疱疹的元凶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它与引起水痘的病毒是同一“家族”。初次感染时,人们通常会患上水痘。当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悄悄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年龄增长、疲劳、疾病或免疫系统受损时,潜伏的病毒就会重新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症状明显,疼痛难忍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沿着身体一侧的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成簇的丘疱疹和水疱,这些皮疹通常不会越过身体的中线。在皮疹出现前,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头痛等前驱症状。随后,患处皮肤会出现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痛觉敏感。皮疹初期为红斑,迅速发展为丘疹,进而形成水疱,严重时可出现大疱、血疱,甚至坏疽。病程一般持续2-3周,老年人可能需要3-4周才能恢复。
带状疱疹最令人痛苦的症状是神经痛,这种疼痛可以表现为持续性单一疼痛、放射性撕裂痛或阵发性刺痛。疼痛程度之剧烈,甚至超过分娩阵痛和慢性癌痛。更令人困扰的是,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仍会持续遭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折磨,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50岁以上,高发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力逐渐下降,这为带状疱疹病毒的“卷土重来”提供了可乘之机。据统计,全球范围内,50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发病率显著升高。在中国,这一年龄段的年发病率约为(5.23~10.9)/1000人年,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发病率上升,病情往往也更为严重,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预防为主,疫苗助力
面对带状疱疹的威胁,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重组亚单位带状疱疹疫苗(RZV)是一种非活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的人群。研究显示,这种疫苗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有效率高达97.2%,在70岁以上人群中也有91.3%的保护效果。疫苗需要接种两剂,50岁以上人群建议两剂之间间隔2-6个月,而免疫功能受损的人则应间隔1-2个月。
除了疫苗接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重要手段。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心态都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及时治疗,科学护理
一旦发现带状疱疹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早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镇痛药和营养神经药物。此外,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也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接触孕妇、新生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防传染。
-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
-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压迫。
-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带状疱疹虽然令人痛苦,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高发人群,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免受带状疱疹困扰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