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遇上AI:云上“望闻问切”让诊疗触手可及
中医药遇上AI:云上“望闻问切”让诊疗触手可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中医也开始拥抱数字化。在上海的中医医院,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进行舌诊预诊,医生则通过AI系统快速掌握患者病情。这些创新不仅让中医诊疗更加便捷高效,也让患者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医生使用AI中医机器人预诊采集脉象信息。
在上海的中医医院,一张照片就能让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完成中医的“舌诊”;照一面“镜子”,人工智能就能分析出患者的体质信息。如今,数字科技正让传统的中医诊疗突破时空限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云上“望闻问切”让诊疗触手可及
“患者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科室挂号后,可以直接进行‘舌诊’预诊,即通过手机摄像头拍摄舌部图像并上传至智能系统。系统会对舌苔状况进行初步判断,让医生预先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于来医院就诊、复诊有困难的患者来说十分方便。”上海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张蕾介绍道。
“云四诊”实现线上中医诊疗
张蕾进一步解释,“云四诊”系统中的“望”是通过摄像头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病人的面色、舌苔等进行详细分析;“问”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病人的回答分析并生成病历;“切”则是通过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精确测量病人的脉搏。
“这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截至2023年11月,我们已经积累了超过10万例舌诊数据,线上诊疗效果良好,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除了线上舌诊常态化,上海市中医医院还在不断推动“切”的落实,包括进行临床传感器“指环”的研发测试等。未来,这种指环可以实现睡眠跟踪,并通过血动脉搏动的数据转化,评估和判断患者体质。
数字化应用让中医诊断更直观
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的特色诊疗中心,一台类似镜子的诊疗设备引起了关注。体验者只需站在“镜子”前,伸出舌头,通过面部精准识别,电子机器仅需1分钟就可以根据数据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出个人的体质和健康问题。有体验者在体验后被判断出“气虚质、痰湿质”等体质状况,并获得了相应的饮食禁忌和推荐食谱。
“数字化应用让患者在体验中医科技的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得患者对于中医角度的诊断一目了然,为药物调整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张毅表示。
患者体验:电子报告让医患沟通更顺畅
袁先生是中医文化的忠实粉丝。他分享道:“中医科技创新让就医更加便捷。最近,我首次体验了医院特色诊疗中心的电子面诊,通过面部和舌部的照片,一分钟就测出了我的体质,报告直接发送到手机里,随时可以查看。这让我和医生的交流更加便利,因为有些症状我说不清楚,但把电子检测报告给医生看,他们就能更好地做出诊断。”
此外,上海中医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还实现了专家会诊功能,让患者与医生之间实现“无距离”沟通。同时,医院也已经实现了线上开具“电子入院证”,让患者无需排队即可办理入院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