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糖检测前的那些坑,你避开了几个?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7: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糖检测前的那些坑,你避开了几个?

“血糖检测前的那些坑,你避开了几个?”这个问题看似轻松,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健康管理的门道。血糖检测是评估一个人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空腹血糖检测、随机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测等。但是,如果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没做好,检测结果可能就会像天气预报一样“不准”。

01

常见误区

误区一:过度禁食或刻意少吃

有人以为检测前少吃或不吃就能让血糖值看起来更“健康”,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影响检测结果。过度禁食会导致身体代谢异常,影响血糖水平的真实反映。正确的做法是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不要刻意改变。

误区二:空腹时间过长

空腹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4小时,身体的生理和代谢活动会发生改变,导致检测结果偏低,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一般来说,空腹8-14小时是最佳的检测时间。

误区三:不固定时间测量

测量血糖一定要定时或有规律,一般是建议空腹、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这几个固定的时间点测量。这样做有助于反应日常血糖的控制程度,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四:忽视低血糖风险

低血糖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低血糖是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情况。

误区五:试纸使用不当

试纸受潮或过期后,就不能再使用了。正规厂家试纸存放的罐盖上一般都有干燥剂,就是为了防止试纸受潮。所以,取出试纸条后应立即使用,并马上盖上罐盖,以免其他试纸受潮。

误区六:采血量控制不当

居家监测血糖的采血量虽然没有医院检验科要求得那么准确,但也不能太随意。刚刚谈到采血时穿刺进针的深度要适宜,一般为2~3mm,血液自然流出即可采到足够的血量。

误区七:仪器校准不足

便携式血糖仪虽小,但校准、维护、保养一样也不能少。如果不按照说明书进行校准、维护和保养,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02

正确做法

合理安排空腹时间

一般来说,空腹8-14小时是最佳的检测时间。空腹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果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建议在前一晚正常饮食后,不再进食,直到第二天检测前。

固定时间测量

测量血糖一定要定时或有规律,一般是建议空腹、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这几个固定的时间点测量。这样做有助于反应日常血糖的控制程度,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试纸的正确使用和保存

试纸受潮或过期后,就不能再使用了。正规厂家试纸存放的罐盖上一般都有干燥剂,就是为了防止试纸受潮。所以,取出试纸条后应立即使用,并马上盖上罐盖,以免其他试纸受潮。

采血量的控制

居家监测血糖的采血量虽然没有医院检验科要求得那么准确,但也不能太随意。刚刚谈到采血时穿刺进针的深度要适宜,一般为2~3mm,血液自然流出即可采到足够的血量。

血糖仪的定期校准

便携式血糖仪虽小,但校准、维护、保养一样也不能少。如果不按照说明书进行校准、维护和保养,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03

案例分析

吴大叔今年62岁,平常特别喜欢吃米饭、包子、糕点,几乎每顿饭后都要来点小甜食。大约从三个月前开始,他发现自己身上时不时有头晕症状,且经常口渴。随着时间的发展症状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去了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糖尿病。了解了过往史后,医生认为他罹患糖尿病与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结果令吴大叔悔不当初,但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04

总结

血糖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了解常见的误区和正确的准备方法,我们可以确保检测结果更加可靠,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记住,正确的检测方法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让我们从细节做起,为自己的健康把好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