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风破屋,生活困顿:杜甫在扬州的艰难岁月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6: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风破屋,生活困顿:杜甫在扬州的艰难岁月

杜甫晚年的生活究竟有多艰难?在广陵(今江苏扬州)的一间破旧茅屋里,他经历了怎样的困苦?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杜甫的世界,感受他创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后的故事。

四十岁之后,杜甫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他四处漂泊,努力寻找可以长期居住的地方,可惜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终于,在761年冬天的一个下雨天,57岁高龄的杜甫来到了江州广陵(今江苏扬州),在这里租了一间简陋的茅屋居住。

这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小茅屋,屋顶的茅草已经破了三个大窟窿。秋风咆哮,卷起屋顶的枯草,有的被卷进了江中,有的栽在了树梢上,还有的堆在了地下的水沟里。这个可怜的小房子,就这样被秋风恶狠狠地“驱赶”着。

杜甫只有一个小侄子相依为命,连仆人都没有。他老迈虚弱的身体,已经不堪劳作。有一天,三个穷苦的小孩为了讨到一点口粮度日,居然闯进小屋,强行抱走了房檐上的几捆茅草,准备卖掉或者自行使用。杜甫愤怒却无力,只能对着小贼们直嚷嚷。孩子们丝毫不理会,抱着茅草就跑了。

杜甫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站在门前。这时秋风停歇了,天空阴沉得压抑而恐怖。布被上的补丁已有多年,冰冷坚硬得像铁一样。娇贵的小侄子根本无法在这样的条件下入眠。可怜的孩子,即使躺在褥子上也会冻得直抖。更糟糕的是,房顶的漏洞滴下了一串串冰冷的雨水,浸透了床铺。杜甫本就是多病缠身,这种环境让他更加难以入眠。整个漫漫长夜,他只感到浑身冰凉刺骨。

这首诗意在表现杜甫在广陵小居的困苦境况,但是语言极其简练,没有太多昭示其困苦的措辞和句式,只是简单地写实描述环境的惨状,却让读者感到无比悲凉。

这首诗只有百字,却道出了杜甫在广陵僻静小居的悲惨遭遇和无奈心境。

首先,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杜甫以极其简洁的笔法,根本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如实描绘,却让人感到无比凄苦。

茅屋本就是简陋不堪的象征,更被秋风吹得破破烂烂。这种自然的破败,比起人为破坏来说,更让人感到无可奈何。杜甫神态从容地写道:“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种淡然中透着的无奈,更叫人心酸。

然后是小孩子欺负老人的情节。杜甫淡淡地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老弱到了连小孩子也欺负的时候,这让人感慨生命的无常。杜甫没有指责小孩子们的行为,只是叹息自己衰老无力。这种从容中带着无奈的态度,反而更让人心痛。

再然后,杜甫写到三个极度贫苦的细节:首先,自己的布被已经破旧不堪,冷如铁片;然后,小侄子因为铺盖太差,睡不好觉;最后,房顶漏水,夜不能寐。

通过这三点细节的铺陈,读者感受到杜甫在广陵小居的惨状:夜深人静,风声呼号,屋内冷如冰窖,难以入眠;小侄子辗转反侧,冻得直哆嗦;老诗人多病缠身,整个漫漫长夜仅是感到虚弱和彻骨的寒冷。

这种境界的渲染,极为隽永,朴实中感人。没有任何修饰和渲染的语言,却道出了老诗人在暮年的惨境与无奈。

所以这首诗意在表现老去多病的杜甫面临的极端困顿的生存现状。通过简单的写实手法,杜甫将自己在广陵僻静而简陋的环境中的感受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语言虽然极其朴素,却能够直接打动人心,让读者为他的遭遇而同情、心痛。

这种朴实无华的写实风格,正是杜甫的特色所在。

杜甫善于直抒胸臆,他没有刻意渲染自己的惨状以博取同情,而是以极其自然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这种真挚打动了千古,成为千古绝唱。

即使我们无法体会杜甫在广陵小居的困顿,但这首诗的朴实无华正是感人至深之处。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让我们为杜甫的遭遇而动容。

这就是杜甫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这首24字的名作感人至深而千古流传的缘由所在。

诗词揭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