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宁园:一座承载天津城市记忆的百年园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0: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宁园:一座承载天津城市记忆的百年园林

北宁公园,这座承载着天津百年历史记忆的园林,见证了从晚清到现代的沧桑巨变。从袁世凯时期的农业试验场,到民国时期的华北名园,再到如今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宁公园的历史变迁折射出天津城市发展的缩影。

在民国时期,天津的政治中心稳居河北区中山路一带。光绪二十七年,当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一职后,他果断地将直隶总督署的办公地点迁移至天津,此举标志着天津政治地位的显著提升。随后,他积极推动新政的实施,并致力于河北新区的全面建设,这一行动堪称波澜壮阔。河北新区便是今日我们所熟知的河北区,而当时,城市的边界尚仅延伸至现今的北宁公园附近。

北宁公园,又名宁园,其诞生可追溯到袁世凯对河北新区的开发构想之中。清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袁世凯委托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周学熙,于天津总站(即现今的天津北站)周边筹建一处独具匠心的种植园,其雅称为“鉴水轩”。此园原意在于推进天津农业的繁荣与发展,营造一处集田园风光与游赏乐趣于一体的胜地。园内设施齐全,包括直隶农事第一试验场、农艺研究会以及北洋气象观测站等,均展现了其作为农业研究与休闲观光双重功能的特色。

在1931年之际,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慷慨出资五十万元,着手对种植园展开全面规划与扩建工作。他更将邻近的河北第一博物院与天津总站的空地纳入公园范围,从而使得公园的总面积从原先的200亩增至400亩之广,其中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区域被碧波荡漾的水面所占据。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这座公园终于在1932年7月竣工并正式开放。公园之名“宁园”,灵感来源于诸葛亮的名言“宁静以致远”,寓意深远。宁园自开放之日起,便以其独特的魅力与规模成为了华北地区最为著名的公园之一。

宁园巧妙地继承了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以建筑作为主体构建组景,并模仿自然布局,实现园中有园的艺术效果。同时,园内充满诗意画意的构思,结合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使整体布局显得和谐而富有创意。园内水面布局精巧,湖泊间相互衔接,形成浑然一体的景致。横卧两岸的29座桥梁,造型各异,别具一格。而长达2000多米的长廊,弯曲回环,将水池、亭台、楼阁等建筑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宁园最为显著的特色。


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对天津的侵略行动愈发猖獗。当时的河北新区,作为行政中心,不幸成为了日军空袭的主要目标。这片区域内的机关大楼、工业设施及多种公共设施纷纷在炮火中化为废墟,其中亦包括历史悠久的宁园。天津失陷后,侵华日军陆军更是直接进驻宁园,将其改造成他们的军用疗养所。仅留下从西门通往四面厅的一条南通道,供少数游人穿行其中。直到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公园才重新对外开放。然而,此时的宁园已是满目疮痍,回廊崩塌,花木凋零,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象。

自解放之后,天津市中心逐渐向南迁移,使得原位于北部的北宁公园人气渐减。再加上该公园隶属于铁路系统管辖,其拆迁与改造工作因此面临了更大的挑战。直至2010年之后,北宁公园才迎来了一次全面的提升改造。尽管历经沧桑,如今的北宁公园依然是天津地区面积最广阔、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津门文化的重要载体。(注:北宁公园也被列为津486号,是第五批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24年1月23日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认可。)


本文原文来自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