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阳节登高,古人如何“花式”庆重阳?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1: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阳节登高,古人如何“花式”庆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无数游子在重阳节时的思乡之情。重阳节,这个古老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亲敬老的孝道文化,也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记载,西汉时期京城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到了三国、晋代,重阳日发展成为郊游登山的活动。唐代以后,这一习俗更加盛行,历代皇帝、诗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重阳登高习俗的诗篇。

古人登高,并非简单的登山活动,而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雅集。他们选择的登高地点多样,既可以是高山峻岭,也可以是亭台楼阁。比如,北京香山的香炉峰顶就有一座名为“重阳阁”的仿古楼阁,虽然建于1983年,但其命名正是取九九重阳登高远望的含义,强调了这座楼阁的主要功能。

登高活动往往伴随着赏菊、佩茱萸、饮菊花酒等配套活动。菊花被誉为“延寿客”,饮菊花酒有祈福长寿的寓意。茱萸则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灾,人们会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以求平安健康。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古代文人在重阳节的庆祝方式更是别具一格。他们登高望远,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杜甫的《登高》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细腻刻画了节日中的孤独与哀愁。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人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登高望远,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辞别秋天,寄托着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祈福长寿,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演变为尊老敬亲的重要节日。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不仅是传统的登高节、菊花节,更是法定的“老年节”。各地会组织老人登山秋游,强身健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同时,重阳节也成为人们感恩父母、孝敬老人的重要节日,提醒着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传承孝道文化。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登高望远,感受自然之美,品味诗词之韵,传承孝道文化。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给家中的老人送去一声问候,一句祝福。让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成为我们传承孝道、感恩亲情的重要时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